文章内容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 《江阴学院》

女排精神永远闪耀

《夺冠》观后感

作者:经管系丁玉梅    
2021-03-23     浏览(78)     (0)

在 2020 年的国庆假期档,影片《夺冠》引起了观众热烈的反响。今年党员冬训期间,系里又组织我们观看了这部影片。影片讲述了中国女排从 1981 年首 夺 世 界 冠 军 到2016 年里约奥运夺冠的难忘历程。看完后,我再次被女排精神深深感动了。

1981 年日本大阪女排世界杯赛,郎平 18 岁,充满豪情壮志。她说:“从国旗最下边到地面的距离是三点三二米,那是海曼(美国队主攻)的摸高,总有一天我会超过她的!”在和日本队的决赛局中,教练袁伟民鼓励队员,这是代表国家荣誉的时刻,必须坚持到底,队员们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咬紧牙关、团结一致,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惜败美国女排,但是就像教练陈忠和说的那样,输球不输人,输球不输精神,女排精神还包括在低谷的时候不放弃、坚持到底、永不言败。

2016年里约奥运,中国女排在郎平教练的带领下,虽然小组赛跌跌撞撞,不被大家看好,甚至大部分人认为和巴西队的四分之一淘汰赛,将是中国队的最后一场比赛。但是,依靠郎平教练的运筹帷幄和全体队员的团结拼搏,中国女排顽强地战胜了实力强劲的巴西队,随后中国队再接再厉,接连战胜荷兰队和塞尔维亚队,站到了奥运最高领奖台上。顿时,万人空巷,举国欢庆。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女排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

女排是中国人的骄傲,女排精神永不过时。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女排姑娘们在赛场上的那一个个精彩的动作,也许只是她们获得的鲜花和掌声,可是在胜利的背后,又有多少人知道她们究竟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她们靠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训练,正如袁伟民教练所说“下意识怎么来?训练来的,不是一般的训练,而是千百万次、上亿次不断重复的训练”,这才有了中国女排今天的成绩。

当然,过硬的技术只是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之一,能笑到最后的人,还要依靠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比如中国队和巴西队的四分之一淘汰赛,依靠强大的计算机,郎平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了对手巴西队队员临场发挥的各种技术数据,从而帮助她做出及时有效的战术及人员调整。另外,从全国海选国家队员到最后选定正赛人员,整个过程,都采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避免了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主义”。祖国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成果,也为中国女排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之所以喜爱中国女排,我想不仅是因为她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因为她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

一路走来,中国女排获得过胜利和荣耀,也经历过失败和挫折,但是她们胜不骄、败不馁,从不轻言放弃。其实,比冠军和胜利更重要的是砥砺前行和超越自我的追求,比夺金更有意义和价值的是她们顽强拼搏的勇气,而让她们取得进步的动力是女排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我们幸运地生活在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我们正努力实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看完《夺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越来越感受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这句话的厚重内涵。女排精神永远闪耀,我们如果能用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来引领自己的工作,也会有很多收获。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一名班主任,我又常常思考,该如何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应该为人师表、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也要更多地去理解新时代高职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成为他们的老师和朋友,教学相长,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