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西吉县位于曾经被称为“苦瘠甲天下”“不具备人类生存基本条件”的西海固地区。随着脱贫“摘帽”,西吉人民正以全新的姿态,迈进新生活。经统计,2021年西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241元,同比增长7.8%,完成了年度 7%的目标任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772.4元,同比增长8.3%,完成了年度任务12853元的99.4%。2021年西吉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虽然基本完成年度任务,但也存在着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较低、增收压力大、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相对困难群体较多的实际困难。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做好抓产业、谋发展、促振兴、强保障的工作,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一是抓产业夯基础,扩大增收蓄水池。产业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实现城乡居民增收的基础,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群众增收的源头活水。
西吉与川区农民收入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产业发展的差距,这既有资源禀赋原因,但更多的是由于发展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各方面配套政策不健全,好产业发展不起来,产业形不成规模。2021 年全县种植马铃薯 65 万亩、饲草 44 万亩、蔬菜 15 万亩、油料20 万亩、杂粮 20 万亩;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36.05 万头和 54.76 万只。受市场影响,马铃薯价格下跌,化肥、种子、柴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畜牧业饲草料面临短缺,玉米、麦麸等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增加,种养殖产业脆弱、加工产业短缺,农民增收压力大。只有产业培育发展起来了,群众才能在产业中获得发展红利。应始终把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作为促进西吉群众致富增收的关键举措,大力培育发展肉牛、马铃薯、纺织服装加工、文化旅游、林草“五大重点产业”,围绕补链强链延链,开展精准招商引资,争取每年新增入园企业 5 家以上,落户、建设一批产业类项目,就近就地新增一批就业岗位,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夯实发展基石、挖掘增收潜力、拓展增收空间。
二是抓创业带就业,拓展增收“基本盘”。2021年西吉县退出贫困县,部分到户类资金减少,农民转移性收入增速降低。城镇居民增长后劲不足,渠道单一,主要依靠工资性收入带动,对政策依赖性较大,没有新的增资政策,保持持续增长困难。加之城镇居民拥有资金存量较少,投资理财观念不强,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都需要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
首先,加强农民创业服务能力建设,大力促进农民创业。落实农村创新创业优惠政策,指导支持返乡人员发展休闲康养、农村电商等业态。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按规定落实税费减免、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扶持政策。重视培育各类青年“新农人”“农创客”等,发展农村电商,带动更多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好减税降费等政策,催生培育更多小老板、小微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其次,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项目,深化闽宁劳务协作,推进“铁杆庄稼保”扩面,特别是要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吸纳更多本地的劳动力。再次,实施好各项培训项 目,全 面 提 升 劳 动 力 素 质。各乡 镇、人社 等单位 (部门) 应将培训资金用在刀刃上,聚焦项目建设所需和群众实际能力,增加一些有技术含量的培训科目,让更多的群众掌握一门手艺,提升务工收入。真正给需要的群众在政策及培训方面给予帮助,用好用足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提升创业的成功率。
三是抓政策强保障,织密增收“安全网”。西吉县是全区最后脱贫的一个县,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艰巨,部分城乡低收入家庭居民的生活仍要依靠各项政策来兜底保障。
实施好全面参保计划,落实好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等政策。要继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完善居民大病保险、职工大额医疗补助、公务员医疗补助及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政策,健全完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制度和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要加强社会救助力度,加强残疾人、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要全面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确保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总之,要加快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通过夯实产业增收、就业保障、投资增收和政策兜底“四个基础”,做到确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各项收入增长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落实到位“四个确保”,努力完成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8%和 10%的目标任务,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百姓,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者系中共西吉县委党校〈西吉县行政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