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沙理工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报》

【感谢师恩】师恩如炬

作者:文新学院 熊萌    
2022-09-11     浏览(154)     (0)


  千百年前,韩愈挥毫写就《师说》一篇,其言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意为求学者必定有师,以期讲授学业、解难答疑。于我而言,老师更像是炬火,予我温暖,并照亮前进的方向。
  垂髫之年,我便拥有了人生中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老师。老师姓范,一头微卷的齐耳短发,担任我们学前班班主任时已年近五十。范老师有一双笑眼,对我们这帮名副其实的“熊孩子”总是耐心十足,笑眯眯地看向我们时连眼角的皱纹都透着温柔的弧度。班上的小朋友没有一个不喜欢范老师的,当然我也不例外。她会在我被剃了光头羞窘地用帽子遮掩自己青青的头皮、连上课都不愿摘下时轻轻抚摸我的脑袋,为我梳理逐渐变长而杂乱打结的头发;她也会在我无人接送、独自一人站在校门口无措哭泣的时候用自行车载我回家,提醒父母再忙也不能忘记孩子;她还会在我过于紧张对她脱口而出一声“妈妈”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时搂住我,笑着说如果有我这么可爱的女儿会很高兴。
  多年以后直到今天,想起范老师我仍能感受到当时那种暖意,亲爱的老师在不经意间保护了一个小女孩懵懂的自尊,并用浓浓的爱意包裹着她。当时那声错乱的“妈妈”,也许正是我内心深处的声音。
  中学时期的我尤爱小说,爱看更爱写,满脑子言情故事的“苦情浪漫”。我的语文老师王老师是一位优雅知性的女性,为培养我们的写作兴趣她建议每位同学准备一个练笔本,可以写任何自己想写的东西,每周交上去批阅一次。这可给了我发挥的空间,本子上留下了各式各样或奇幻、或搞笑、或悲惨的爱情故事。周一的作文课上,我的一篇小说被选为优秀习作,在全班面前朗读分享,心中不免有些得意。而在课后王老师找到我,她肯定了练笔的感情真挚、构思新颖,充满“小说味儿”,但也告诉我这样的小说体并不适合应试,教我如何在之后的习作中有所侧重,改进内容提升内涵。
  初中三年我的练笔足足有四大厚本,它记录了一路以来我的灵感、尝试与提升。无论写的东西是好是坏,我都保持了写作的习惯。写作正像一颗种子,在它成长的过程中也许略有偏移,可老师并没有将它连根拔起,而是微微扶正,施以清露,最终开出小小的花朵,虽小但对我来说弥足珍贵。
  为师者“身教重于言传”,王夫之如是说道。老师的一举一动、所作所为都会无形之中影响着我们、塑造着我们;故老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立德育人者。人们常说你所遇到的人、经历的事最终将会构成如今的自己,那我想我的构成中一定有醒目的一块写着“老师”。他们中有刚到学校准备就职的年轻人,也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们或风趣幽默,或豪爽直率,抑或沉着冷静,可性格与喜好从不是他们的标签。最终这些人一同化为名为“老师”的炬火,为学生们供以温暖、点亮前路,光明且稳固。
  师恩如炬,常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