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廖世翘老师整整六十年的学生,依依往事,恒河沙数,其中有三件事最难忘怀。
第一件事是他应长沙交通学院学生英语协会邀请,到综合教学楼(14教)的阶梯教室对学生课外活动进行指导。当时他任教于长沙水电师范学院,但对交院的学生非常热情。他在侃侃的发言中爽朗而中肯地说道:“英语有句成语,The proof is in the pudding,中文意思是任何事情都贵在实践,英语学习尤其如此。”随后他又列举了许多生动的案例。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我领悟了恩师的拳拳之心。学生学英语贵在实践,教师教英语又何尝不是如此。从那以后,我格外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学质量日有所进。
第二件事是他对交院设立英语专业的大力支持。1999年,长沙交通学院外语部在学校领导的部署下,决定向教育部申报英语专业。作为部主任,我拜访了廖老师,向他请教。对交院外语部了如指掌的他,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办学条件,并撰写了详细的推荐意见。没有得到一丝一毫劳务费的廖老师,一边笑容可掬地向我递上了一瓣又一瓣的西瓜,一边热情洋溢地鼓励我:“你们学校建立英语专业是顺理成章的事,只是你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满口甜味的我赶忙应道:“以后少不了来麻烦您咧!”后来的发展果然不出廖老师所料,申报圆满成功,翌年即2000年交院英语专业正式招生,外语部由是转为外语系。
第三件事是2016年10月长沙理工大学六十年校庆。校庆晚会上,年届八秩有七的廖老师登台和中青年教师一道演出,讴歌理工大的荣光和发展。洪亮的歌声,朗朗的笑语,赞颂了学校光辉的历史,憧憬着学校灿烂的未来。坐在台下的我,看到廖老师的表演,深深地明白了什么叫老当益壮,什么叫奋斗不止。在他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当时仍担任学校教学督导的我,工作更加努力,尔后我又受聘担任学校智库研究员,工作情形亦复如此。
孰料六年过去,九秩三岁的廖老师于2022年8月25日竟然驾鹤悄然西行。老人家去世之前一再叮咛自己的女儿,不发讣告,不开追悼会,不要麻烦任何一个人。听到这些之后,我含着泪水,写下了这篇短文,表示对他的不尽哀思,不尽缅怀,不尽感激,不尽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