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飞行学院报》

从央视节目探析中飞院飞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作者:□杜雨洲    
2022-08-30     浏览(76)     (0)

文章分析了中飞院飞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调了传承优良传统、严管厚爱、对生命、规章和职责的敬畏、对教育事业的承诺以及永续传承育人理念的重要性。飞行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出了一批批“飞得正、飞得高、飞得远”的中国机长。


2020年教师节当天,央视访谈栏目《我的学生时代》开播首期播出了中飞院特辑《我爱祖国的蓝天》。其中,中飞院三位杰出校友,即:中国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书记、总飞行师梁世杰,现任中国民用航空飞行校验中心飞行部主任彭泉,中飞院飞行教师、2019年CCTV“最美教师”王恒参与访谈,回顾他们在学生时代是如何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准飞行员,他们讲述中国机长的锤炼之路,向全国观众揭示了一名飞行教师在飞行员培养过程中扮演着如何重要的角色,生动再现了中飞院培养的杰出学员的成才点滴,展示了中飞院的办学理念以及红色传承。

节目过程中,还特别请到梁世杰、彭泉在中飞院学飞时的飞行教师以及王恒曾经教过的飞行学生一同回忆美好而难忘校园时光。

一、从央视节目探析飞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 用耕耘飞行事业的奋斗精神和对优良传统的传承精神浇筑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

1956年,尽管中国处在非常困难时期,但是为了培养自己的飞行员,国家仍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中飞院建于此时。在节目中,梁世杰的老师、第一期飞行学生刘水生的老师战志超接受了视频采访,他回忆起了当时自己学飞情况。据他描述,当年的飞行学生,为了早日学成报效祖国,实现航空报国梦想,在当时飞机不够的情况下,他们就自己制作简易的训练器,没日没夜地练习。在他看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一切困难在报效祖国的壮志面前觉得都不是问题。就是从那时起,中飞院“地面苦练,空中精飞”的优良学风得以孕育和萌发。

带着“把学到的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让他们早日成才”这样的理念,像战志超这样一代又一代的飞行教师默默地耕耘着飞行教学事业,蓝天为课堂,跑道做黑板,传授给飞行学生“人民送我学飞行,我学飞行为人民”的一个个鲜活故事和精湛过硬的飞行技术。

在这65年的传承中,中飞院“帮思想、教技术、带作风”九字经教风得以沉淀而出。直到今天,流淌着人民军队血液的中飞院,已经成为培养中国民航飞行员英才主力高校,中国民航80%以上的机长、90%以上的功勋飞行员毕业于此。他们展开钢铁般的双翅翱翔于蓝天,捍卫和守护着全国人民的安全起落。

2 用严管厚爱、对生命、规章和职责的敬畏、对教育事业的承诺践行思想政治教育

“保证安全第一”是周恩来总理在新中国民航建立之初提出的重要指示。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确保飞行安全是一名飞行员最高职责,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不能麻痹大意。

作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才能对安全负责,对生命负责。中飞院在中国机长的培养过程中始终把好飞行作风初始养成关,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发挥飞行教师引路人作用。

然而,65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证明,在学习飞行的道路上,只有苦练才能精飞。于一所高校而言,“严”字的背后,是中飞院对所有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倾注的关爱;于一所行业院校而言,“严”字的背后,也是对人民生命的敬畏,对民航规章的敬畏,对行业职责的敬畏,更是为培养“飞得正、飞得高、飞得远”的民航精英发出的郑重承诺。

孙国辉用“骄兵必败,不可轻敌”对他的飞行学生彭泉进行教育。正是这样的鞭策,成就了将第一道轮胎印留在大兴机场的校验飞行员;

刘水生在飞行第一课上告诉了他的飞行学生梁世杰“机长肩章上四道杠的意义”。正是这样的启迪,成就了拯救国民于危难之中的撤侨机长;

通过王恒在节目中的讲述我们看到,毕业留校后的他,与其他坚守飞行教学一线的老师一样,用“严管+厚爱”的方式激励着许许多多的飞行学生。

3 永续传承育人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

中飞院的飞行教育史与中国民航教育史同成长,65年来,无论在任何时期,学院都始终坚持着“帮思想、教技术、带作风”九字经教风和“地面苦练、空中精飞”学风,为中国民航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素养、丰富知识储备、过硬飞行技术和高度责任心的飞行员。

节目里学生与飞行教师的故事继续在中飞院上演着,更多的中国机长正在学院飞行教师的辛勤耕耘下展翅待飞。笔者在对飞行学生进行的简要访谈中也证实了这一点。中飞院飞行十大队一名学生曾问自己的飞行老师为何留在中飞院任教,他老师的回答是,因为有他们这么好的作品。这句话深深地烙在了这位学生的心里,从此,他用最严格的标准对自己进行要求,也下决心成为一位老师传道蓝天。

二、传承优良传统,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安全所系,生命所托,人民教师是我光荣的选择,我庄严宣誓——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慎思明辨,博学笃行,勤勉敬业,甘于奉献,传承‘帮思想、教技术、带作风’九字经,修扎实学识,怀仁爱之心,助雏鹰展翅,远举高飞,托鲲鹏翱翔,壮志凌云!”这是2021年教师节当天,中飞院院长关立欣带领新进教师进行的庄严宣誓。

传道者首先要明其道、信其道。中飞院的飞行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光荣使命,也担负着为民航强国培养飞行英才的光荣使命。这些光荣使命不仅要求飞行教师必须具备精湛的飞行技术,还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去培养、陶冶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民航时代青年。在这个过程,“言传身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央视节目中的几位嘉宾,正是在学生时代遇到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老师,亲身体会到“帮思想、教技术、带作风”中飞院九字经教风的深刻内涵,才成为了“飞得正、飞得高、飞得远”的中国机长,并且将老师灌输的优良作风继续传承了下去。

三、总结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落实五育并举,推进‘三全育人’,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是中飞院“十四五”时期明确提出的发展目标之一。中飞院飞行教师对于飞行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则就是“课程思政”的生动体现,对于全学院教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起到典范效应。

(本文转摘自《新丝路》期刊2022年第4期《从央视节目探析中飞院飞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