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南大学 - 《西南大学报》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李心悦    
2022-06-3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要求。培养“时代新人”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对青年成才提出的战略目标,对我国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培养时代新人,要以伟大建党精神塑造时代新人,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时代新人,以科学意识形态引导时代新人,以优秀文化作品鼓舞时代新人,为党和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伟大建党精神塑造时代新人。伟大建党精神既是党的精神之源,也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塑造着时代新人的红色基因,塑造着时代新人的价值内核,塑造着时代新人的精神武器。透过伟大建党精神之源体悟党在各个不同时期形成的具体精神,补足精神上的“钙”,勇于斗争、敢于斗争,自觉成为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实际践行者。以伟大建党精神塑造时代新人,要讲好党的历史,要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明确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理”,从“是什么”的层面掌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要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明确伟大建党精神传递的“信”和“德”,从“有什么”的层面掌握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价值;要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明确伟大建党精神的“行”,从“怎么做”的层面掌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伟力。

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时代新人。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时代新人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青年头脑,鼓励青年不断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将远大理想紧贴时代使命最终化为追梦圆梦的砥砺前行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时代新人,一方面,要在“用什么武装”上下功夫,即要把握好向广大青年传递的内容体系,要讲清楚新思想的形成背景、建构的实践方略、回答的时代课题、蕴含的重大意义等内容,也要讲清楚新思想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要在“怎么样武装”上下功夫,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借助各种读书会、宣讲团、教学实习及假期社会调研、红色基地研学等场域,用好“主阵地”,发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推动新思想进头脑的重要作用。

以科学意识形态引导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以科学的意识形态引导时代新人是保证其有正确政治方向的需要。进入新时代,世界全球化趋势纵深发展,各种文化不断激荡碰撞,以科学的意识形态引导时代新人能够使其正确掌握辨别是非对错黑白的方法,帮助他们旗帜鲜明回应各种虚假思想体系和错误思潮以强基固本。具体而言,以科学的意识形态引导时代新人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帮助青年坚定信念,引导青年自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为实现途径、根本保障、行动指南与精神力量,将个人的聪明才智投入到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武装青年头脑,促使青年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进而明确方向、坚定信心。

以优秀文化作品鼓舞时代新人。文艺战线要创作生产无愧于时代、民族、人民的优秀作品,以此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一是要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文艺工作的领导,要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将文艺工作提上议事日程,从顶层设计加强对文艺工作的指导和规划,针对高校文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制定相应方针政策,重视高校文艺阵地的建设。二是要组建一支优质的高校文艺工作队伍,要营造有利于出人才、出精品的良好氛围。加大文艺创作经费投入,搭建展示才华提升能力的广阔平台,将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纳入高校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中。三是要推出选用一批反映时代主旋律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取向,推出选用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优秀文化作品,推出选用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等为主题的优秀文化作品,为时代新人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

(作者系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9SKSZ008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