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日头稍弱,和友人相约去拈花湾游玩。那是一个近几年才开发出来的古镇,听说种植的荷花大片铺陈,颇有些碧海连天的意味。
舟车劳顿是少不了的,但无锡郊区的这片地,无论今年夏天炎热到什么程度,到底还是清幽得很。东北方向是灵山大佛,拈花湾的名字由佛祖与迦叶尊者 “拈花一笑”而来;西边则是太湖,临水而落;南边和东边还环绕着一些小山,绿景朦胧。在居住的客栈往外望,“净空、净土、净水”浑然一成。
下午的日头还是很烈,等到晚上从客栈出去,天都昏暗了。晚上的拈花湾有很多表演,人头攒动,看了一些反而兴味索然。于是,我提议去拈花湖观荷。友人说,是“一苇渡江”结束的那边。我想起这场七点的表演,水幕斑斓,光影叠印,但灯光太“艳”,反而让眼睛不舒服了。
不知道观荷是白天好还是夜晚好。拈花湾像一个被湖隔绝外世的小岛,从最南走到最北,不过10分钟。拈花湖前安装了一些小灯,能看清楚近处荷塘的景色。倚栏远眺,黑黢黢的天空是一两颗星星闪烁。晚上九点,来这里的人不多,蛙鸣,蟋蟀霍霍的声音此起彼伏,糊糊地撞在一起。靠近栏杆的这一大块荷叶拥簇这一株含苞待放的荷花,与天上的天空遥相辉映。友人说,这里的灯光是蓝绿色,显得荷塘有点像恐怖电影的片场。湖风断断续续拂来时,更渲染了恐惧的氛围。我笑她草木皆兵。
拈花湖虽远,但还是能听闻妙音台的禅乐。荷叶下的锦鲤一条比一条大,比我的手臂还粗。或许是受到音乐的感染,它们的尾巴如绸缎飘逸,缠绕着荷叶梗。湖边的芦苇比荷叶高两倍,长了不知名的紫色的小花。灯的颜色从蓝绿色变幻为自然光,荷叶淡绿色的脉络就展现了出来。参差的荷叶背部白亮亮的,令我想起我妈最爱烧的猪蹄炖冬瓜汤的颜色。
因为太热,老爸最近的工作时间改成了夜班。热是真实存在的,而夏日能享受一次夜晚的荷风,看一片摇摇的荷叶,对于一些人来说都是奢侈品。
我和友人突然什么话都不想说,荷叶摇摇,满眼的绿唰地涨满友人的相机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