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南农业大学 - 《湖南农业大学报》

时光不负赶路人 创新创业追梦去

——访入围第 16 届中国年度大学生人物黄粤林

作者:李超  柳开颜  学生记者    
2022-06-01     浏览(143)     (0)

黄粤林是一位研究生,拥有多项国家自主发明专利,致力于研发新型肥料和病虫害生物防控技术。他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并在全国建立了示范基地,总服务面积超过10万亩。他的创业团队将技术产品应用于粮食作物、果蔬、茶、中药材及烟草等作物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个人简介:黄粤林,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获湖南省首届最美大学生、湖南省优秀大学生党员、湖南省创新创业优秀毕业生荣誉,2021年入围第16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参与2项国家重点科研课题、2项省级创业项目,获得国家级奖项4次、省市级奖项10次,拥有多项国家自主发明专利,创办“湖南省斯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湖南省兴农仁高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及法人代表。

2021年底,我校资源环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黄粤林成功入围由教育部、人民日报社共同指导,人民网、光明日报社教育部、《大学生》杂志、中国大学生在线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推选展示活动。

黄粤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农民的愿望是提质增产增收,我的愿望就是把他们的愿望变成现实。”

黄粤林高中毕业考入我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就读。从踏入校园开始,他就把“用科学方法帮助农民增收”作为奋斗目标,为此他走入实验室沉心研究提质增产的新型肥料,同时走出校园推广研发的新产品,一直奔忙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

坚定选择,学以致用向目标迈进

虽然黄粤林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农民的不容易他从小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他最开始的志向并不在农业。他的爷爷曾是一名抗美援朝的营长,受到爷爷的熏陶,从小立志要成为一名职业军人,保家卫国。然而2016年高考失利让他与理想军校失之交臂,令他痛苦万分,甚至萌生辍学的想法。但有一天突然顿悟:“保家卫国是为国家做贡献,去国家有需要的地方扎扎实实干不也同样是为国家做贡献吗?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就要学农!”因此他毅然决然地把湖南农业大学作为第一志愿,成为了一名湘农学子。

从大一开始,黄粤林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做科研,丰富专业知识,提升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运用到生产实践中。2017年以来,他连续五年参加暑假“三下乡”服务活动,不断精进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提升实践本领。

为了得到更加真实有效的数据和信息,黄粤林会定期到农村进行调研考察和生产实践。在这期间,他发现很多农民缺乏专业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盲目施肥用药,这样不仅增加了农资成本,还导致土地板结、盐渍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黄粤林和团队成员多次前往开展科学施肥与种植管理的知识宣讲,在田间地头调查研究,与农民深入交谈,为解决肥水管理问题提出精准高效的施肥方案。“资源整合,学以致用,利用科学合理的技术与方法来帮助农民获得更好的生活是我的奋斗目标。”黄粤林说。

服务“三农”,创业路上不停歇

“扛不住也要扛,我选择了就要坚定地走下去。”创业初期,科学研发、产品推广、商务洽谈都需要花销,资金缺乏就成了黄粤林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为了减少家庭负担,倔强的他从未向父母要过一分钱,创业资金全靠自己筹。怎么筹?省,从生活费里省!做各种各样的兼职赚!很长一段时间,他规定自己每天开销不能超过5块钱,全靠包子馒头填肚子。在快递分拣厂打工的半年里,从晚上6点半到第二天清晨7点,不停不歇地工作,只为筹集“创业资金”。他说:“当时觉得收入还不错,一想到每做一天,离自己的目标又进了一步,就一点也感觉不到累了。”

5年来,黄粤林遭受了无数次的拒绝和冷嘲热讽,但是他没有放弃,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慢慢打开局面,在全国铺开自己的事业蓝图。

2018年,浏阳永安的葡萄种植户唐忠听说一亩“阳光玫瑰葡萄”的经济效益能达到10万元,便一口气承包了30亩地,但由于水肥技术不成熟,葡萄产量低且质量不佳,亏损严重陷入僵局。

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了黄粤林。现场实地考察后,黄粤林发现葡萄藤叶又黄又薄,土壤板结十分严重。经过细致的检验分析,他找到了挂果不佳的原因———缺少有机肥、微量元素营养,而后便修改了施肥方案,尝试使用一款新型叶面肥。方案获得了唐忠的认可,最终愿意拿12亩地给黄粤林做试验。

黄粤林的施肥用药简单合理,针对性强,在减少用量的同时,还能提高果实的质量。唐忠说:“原来的肥料需要五六个工人花七八天才能施完,现在我一个人一天就能完成,收益还比之前的好。”黄粤林的施肥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刚开始第一轮花序只有40%左右,通过改良配管技术,现在几乎每个挂果枝都有花序。唐忠说:“当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效果这么好,不但葡萄品质有提升,而且每亩增加了1000斤左右的产量。下一年,我打算全部按照黄粤林的技术来施肥。”

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黄粤林在本科期间辅修了我校首届IEEC创新创业精英班市场营销双学位;在大一创建了“兴农仁”创新创业团队;在大三时,项目获省级立项;大四湘潭市委市政府将项目引进,并且成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家公司,落户于湖南省乡村振兴创业园;研一期间成立了第二家公司。

牢记嘱托,在希望的田野干事创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黄粤林说,“我一直牢记着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勉励和期望,并一直坚持追逐梦想。”目前,黄粤林带领公司在全国23个省份建立了项目示范基地,示范作物多达50余种。其技术产品广泛用于粮食作物、果蔬、茶、中药材及烟草等作物的种植应用中,并以湖南为中心向全国辐射,北至黑龙江,南抵广东、海南,总服务面积超过10万亩。被服务的农户平均每亩增收约4000元,甚至效益翻番。

现在,黄粤林创办的“湖南省斯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湖南省兴农仁高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拥有7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主攻新型肥料、病虫害生物防控技术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对土壤进行改良优化,提供精准高效的施肥方案,使作物品质更优、产量更高,达到绿色、生态、有机的种植效果。

在黄粤林创业团队的支持下,湖南郴州种出的大米具有东北稻花香的品质,批发价达到15元/斤;长沙望城的圣女果经过他们团队的改良批发价达35元/斤,年亩产值达到60万元以上;河北唐山草莓超过丹东99草莓的品质,每斤能卖58元;辽宁营口黄瓜由于其品质的提升价格从2元/斤提升到8元/斤,产量从每亩12000斤提升至40000多斤……亳州市政府对他建立的优质富硒小麦合作基地表示高度赞赏,大力支持其产业的发展,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由主管农业的干部牵头,组织当地200多名农技服务站工作人员开展考察与学习活动,同时“学习强国”等多家主流媒体参与报道。

“马克思十七岁时就把‘为人类幸福而工作’作为自己的人生梦想,而我的梦想就是‘兴农报国,振兴三农’。”黄粤林说,“相信时光不负赶路人,接下来我将攻读博士学位,更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并将所学融入到当前的创新创业中,完成时代赋予农大学子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