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姚理为,湖南农业大学博士后,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环境专业,致力于从事水污染防治与固废资源化研究。先后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主持省重点研发项目两项;发表学术论文14篇;申请发明专利15项。2021年,荣获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业创新大赛金奖,2022年,荣获湖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
姚理为,1987年1月出生于岳阳洞庭湖畔,从小他就是一只“水鸭子”,他喝着湖水长大,听爸爸讲述洞庭湖的故事,和妈妈一起在湖边洗衣抓虾,跟姐姐一起唱《八百里洞庭美如画》,与哥哥一起对湖吟诵:“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记忆中湖水清澈,鱼虾成群,湖面浩瀚,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镜子,与蔚蓝的天空浑然一体。却不记得曾几何时这一切有了变化:湖面萎缩,湖水浑浊,生态调节能力下降,洪旱灾害频繁……这位从乡里走出去的大学生,经常忧愁地听着村民的感叹与遗憾,也开始不走心地反思。
坚定不移的选择
2005年9月至2009年7月,姚理为在山东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就读本科。2009年,他面临研究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选择,他的思绪飘回到家乡,眼前浮现出那难忘的———洞庭湖,脑海中又回想起乡亲们那遗憾地叹息声……他辗转反侧,冥思苦想:什么样的选择既是一份事业也是一份贡献,能让自己为家乡的建设尽一份微薄之力,让家乡人民说到“母亲湖”———洞庭湖曾经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不再只是遗憾与神往,能让自己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呢?姚理为又联想到现今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工业污染也呈现出严峻的立体化现象,他心中的目标逐渐清晰明朗,他毅然决然地由化工专业转向选择了湘潭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开启了环境保护人生之旅。
2009年9月,姚理为顺利就读湘潭大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硕士,于2010年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进行联合培养,参与水专项项目。2011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宣布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提到“重金属污染防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保护的头等大事。”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就“重金属”污染防治编制专项规划。姚理为看到了该报道并了解自己的家乡——湖南长期面临重金属污染的困扰,他想到自己读研的初衷,便下定决心:毕业后立刻回家乡发展,并将重金属废水污染治理放在自己学习和研发的首位。
环境治理的创新
2013年姚理为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校友决定开始自主创业,以重金属污染处理为主要方向,创立了长沙诺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由于团队综合能力突出,公司很快发展起来,短短两年便得到了同行业的认可,被行业公司看重并收购上市,登录“新三板”。期间姚理为从未放弃过学习。他严格要求自己,想更进一步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他一边辛勤地创业一边刻苦地学习,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中南大学冶金环境工程博士。面临“博士学习”和“研发”这两大同样重要又同样繁重的任务,他不得不将公司进行了转让。
姚理为的创业梦想一直在心中呐喊。2017年,姚理为又创立了湖南艾森尼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此时的他不仅创业经验丰富,且专业技术过硬,他的团队从最初的五个人壮大到现在的三十余人。创业初期,凡事都靠自己亲力亲为,从方案制定、实验验证、设备加工到工程安装和系统调试,经过两年的磨砺形成了自己的专利产品和技术,业务也得到保障。目前,企业每年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上百万。公司成立至今,相关技术在上百个项目得到应用,实现社会贡献值三千多万元,解决30多个大学生就业岗位,纳税数百万。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碳”目标,碳中和、碳达峰将成为我国“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攻目标,新能源作为先导性产业,迎来了暴发式增长。为了进一步结合环保治理与资源回收,姚理为决定将公司布局新能源废旧动力电池废水和废渣中锂、镍、钴等资源回收,控股投资湖南创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姚理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背景下和湖南“敢为天下先”精神的激励下,带领团队先后创办了两家环保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一家已成为“新三板”上市企业。姚理为团队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指导下,长期扎根生产企业一线,为百余家污染企业解决环保难题,实现经济、环保、社会效益的综合发展。姚理为带领团队刻苦钻研,相关核心技术在多个产业领域得以应用。无论严寒酷暑,他在实验室精益求精;不管日晒雨淋,他在产业园身先士卒。他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挑战,2021年报名参加“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业创新大赛”,他不负众望捧回“金奖”,2022年他参评并荣获了湖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姚理为的事迹生动地诠释了“为国为民为天下,治山治水治家园”的青春誓言。
服务社会的担当
瞄准行业痛点,寻找真问题,把科研做到产业中去,姚理为博士在科研和创业的道路上一直这样勉励自己,鼓舞同事。他不仅专注于环境治理方面的创新,还重视实践,积累经验,与时俱进为科研服务,为教育服务。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他更具有强烈的主人翁精神,把“为社会服务”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并用这个大方向去引导学生与家人。
2022年3月中下旬,长沙出现新冠疫情,有居民小区被封控。姚理为了解岳麓区街道疫情防控人手紧张后,立马组织公司员工志愿抗疫,并一马当先作为志愿者参与一线防疫工作。在他的感召下,妻子把一双年幼的孩子交给婆婆,勇敢地穿上防护服,小俩口肩并肩地深入阳光100封控区进行支援防疫工作。当一年级的小女儿看到妈妈的朋友圈时,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嚷嚷着:“我的爸爸妈妈也是逆行的英雄!”4月1日至7日,他组织3批次共计16人次深入抗疫一线。除此之外,针对防疫物资短缺问题,他还通过多方渠道购买了防护服、隔离服、N95口罩、消毒液等相关物资捐赠给了岳麓街道。在捐赠这批防疫物资时,他的话语十分朴实:“希望能为防疫工作人员提供再多一些的安全保障。”同时,他捐赠一台“人脸识别温控仪”给科技园,为园区员工自动识码和测量体温,更好地为大家提供了更多的保障,也为防疫工作人员减轻了工作压力。
如果说“创新”是根植于姚理为博士后心中的一棵“常青树”,那么“环保”则是他理想蓝图上一朵“生命花”。姚理为以优异的成绩走出校园,义无反顾地大踏步走进科技创新产业园。他勤勉踏实地深入企业,一丝不苟地研究,成为科技转化的优秀实践者。他带领团队扎根生产企业一线,为百余家高污染企业解决环保难题,攻克多项核心技术,相关技术应用于多个产业领域,实现年产值一千多万,利税百余万。其个人被评为“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专家”“九三学社中央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专家”“长沙市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