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历史主动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党的百年历史蕴藏着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高校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历史主动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全流程。做好顶层设计,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各环节,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历史机遇,增强历史自觉和历史认同。
将历史主动精神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专业特点、学生学段特点,优化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引导大学生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大无畏的政治品质和责任担当,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践中去。
将历史主动精神贯穿学校重要活动环节。。引导学生养成家国情怀、开拓创新、实学实干的政治品格,养成勇于奋斗、敢于担当的主动精神。
把历史主动精神融入课程教学
将历史主动精神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学生讲好红色历史故事,解读好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让学生在生动鲜活的事例中感悟历史主动精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不同学理等为青年学生解答人生应该如何积极主动、如何创新创造及如何担当作为等问题,增进历史主动精神的渗透力、解释力和说服力,让历史主动精神真正入心入脑,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发挥协同育人效应。
要拓宽公共选修课育人平台。多渠道拓展载体,搭建形式多样的满足学生发展的公共选修课平台,将历史主动精神元素融入各类课程课内课外教学中。如在不同课程专业引入典型案例,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议题,增强大学生的道路认同、制度认同和价值认同。
把历史主动精神融入育人实践全场域
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校社会实践育人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融入伟大时代的历史潮流,立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着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担当精神和历史使命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基层实践中传承与弘扬历史主动精神。
注重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着力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突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塑人,借助各类讲座、报告、培训、论坛、学术会议等,组建专家宣讲团为学生解读历史主动精神;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历史主动精神涵养大学文化。
注重拓宽培养历史主动精神的第二课堂育人平台。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参观改革发展伟大成就展示,让大学生了解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伟力,深刻感悟历代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伟大精神。
注重把弘扬历史主动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历史主动精神养成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相结合,将个人发展与时代要求相结合,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