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首都师范大学 - 《首都师大校报》

青春无悔 攀登不息

作者:物理系2018级本科生 卢迎    
2022-07-08     浏览(100)     (0)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荣获“首届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奖学金”,我的内心充满喜悦与感恩之情。这份温暖的奖励不仅是对我本科四年各方面努力的肯定,更是激励我在往后的学习生活中奋力拼搏、坚持不懈的动力。因此,请允许我代表所有获得校长奖学金的同学,对关心我们成长、给予我们帮助的所有校领导和老师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大学四年,在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对各科知识的不断掌握、熟练和打磨,我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我还参加了多项学科竞赛,从紧张的备赛过程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几次比赛,我逐渐体会到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提升空间并以此为目标继续努力。四年间,我曾获多项国家级、市级、校级荣誉。现已保送至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相信每位同学在大学伊始都满怀壮志,我也不例外。2018年,“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研究成果被入选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那时我还对“量子”的概念一无所知,只觉得遥远又神奇,同时希望有所了解。大学期间,通过参与“首都师范大学工科实训基地项目”和“北京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我在科研之路上得到了启蒙和成长。后在物理系冉仕举老师的指导下,我瞄准国际前沿的量子科技需求,开始进行相关理论研究。科研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大三期间专业课程繁重,我经常早出晚归,甚至忘寝废食,只为想到更好的理论方案,得到期待已久的实验数据。我有过不计其数的失败经历,也曾有过迷茫和彷徨。但在导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我渐渐学会反思和归因,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继续咬牙坚持。最终取得了突出的阶段性成果——2021年11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权威的物理期刊上发表二区SCI论文一篇,取得利用不完全相互作用的时间演化模型,来制备海森堡模型基态的突破性进展。
  在确定研究生推免资格后,我也没有选择“躺平”,而是利用在校的时间,继续深入学术研究。目前正在投稿SCI一区TOP期刊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研究生期间我还会继续在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老师们的指导下,聚焦于世界科技前沿的量子技术,努力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
  “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物理系的各位领导老师经常勉励我们:作为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引领者和示范者,理想信念、理论素养、道德情操,更应走在广大青年学生的前面。因此系里经常组织学习活动:探访名人故居、聆听党史故事、学习讲话精神、交流心得感悟……四年间,我不仅学习了科学知识,更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到:“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革命先驱李大钊也曾言:“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我很庆幸,因在首都师范大学,我拥有丰富的实践机会。多次参与服务保障国家的重大活动——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项活动并获得“先进个人”称号、参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冬奥会城市志愿服务等。
  在首都师范大学的四年,是我成长、积淀、蜕变的四年。期间,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我仍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我。习总书记说过:“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感恩首都师范大学和物理系对我的辛勤培育,以后的求索路上,我将继续谨记“为学为师,求实求新”的校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韶华、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