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共乐初中 - 原之声

穿越千年的对话

——古诗文吟诵教学初探

作者:罗愿(兴文县共乐初中学校)    
2022-07-01     浏览(111)     (0)


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是古人学习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吟诵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声律美,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来一场穿越的对话。

对于古诗文的吟诵教学,我只是一个初学者。在近三年的不断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渐渐地看清了这位“老人”的真面目。我们课题组成员对吟诵的起源、发展、规则、应用等方面都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叶嘉莹说,吟诵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的心灵能借着一种更为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为了能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将吟诵融入到我们的古诗文教学中去,要让学生对这一遗留至今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学习,并将其发扬光大。

以下,我就自己在探索古诗文吟诵教学上谈几点做法:

一、打破对吟诵的常规认识

刚开始接触吟诵的时候,我认为这种读诗方式非常奇怪,既欣赏不来它的美,

又觉得和庙里的和尚念经一般让人眩晕。直到我在参加了几次市上、县上组织的吟诵学习培训之后,才意识到自己实在是井底之蛙。这种古人的读书方式才是学习古诗文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吟诵把古诗文特有的音律美、节奏美展现地淋漓尽致,这可比普通话直接朗读更有韵味多了。所以,我们作为吟诵教学的教师,必须要打破对吟诵的初印象,我们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深入研究潜藏在吟诵中的相关知识。自己先改变心态,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这位“老人”身上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二、潜心研究,积极吟诵

吟诵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有关于古诗文音律、节奏等知识,更有对古诗文中声韵分析、平仄字、入声字、吟诵调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比如,吟诵既可以按照特定吟诵曲来吟,也可以按照统一的调来吟,但两者都必须遵循平仄规律。吟诵调可一篇一律一调,也可千篇一律多调,故吟诵看似变幻莫测,只要掌握平仄规律,学好吟诵调,也是有法可循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前潜心研究,掌握好每一首古诗文的平仄规律,学习好相对应的吟诵调,再传授给学生。当然,我在一开始上吟诵课的时候,都不敢大声吟诵出来,一是担心自己吟诵不到位,二是担心学生会嘲笑自己。但在之后的吟诵教学中,我除了积极引导学生分析吟诵规律之外,更鼓励自己和学生共同吟诵,渐渐的,我们从吟诵中找到了学习古诗文的自信,更体悟到了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份宝藏魅力何在。

三、传统吟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在古诗文吟诵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地为学生讲解吟诵的相关知识,肯定是非常枯燥无味的。这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更会让学生一开始就提不起对学习吟诵的兴趣。所以我们要积极的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将传统吟诵与现代教学紧密结合。以教学《定风波》为例,在导入环节,我便以动画视频介绍苏轼,从中会穿插《定风波》的吟诵,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词用吟诵的方式来学习的妙处。在接下来着重学习吟诵规则的部分,我会鼓励学生用所学规则为这首词标注吟诵符号,并在PPT中以动画形式呈现本次的吟诵规则。在教吟环节,采用音频教吟、教师教吟、小组合吟等方式来学习吟诵,并在PPT中随时配以图片、文字、吟诵规则的提示。在总结部分,我采用情景再现,邀请学生扮演苏轼,并试着独吟,配上PPT中的雨景图,学生将自己整个人都融入到我所创设的这个情景中,最终的学习效果很不错。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吟诵的积极度,更能让学生在这样的吟诵情景中真正体会到诗人的处境与心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表示仿佛能感受到自己也处于苏轼的境地,那份坦然、那份豁达,真的跃然纸上,真的言表于心。现代教学手段的便利,为我们的古诗文吟诵教学打开了另一扇门,我们应该积极利用起来,为我们的古诗文教学增砖添瓦。

学好吟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师生共同去积极探索。吟诵的秘密大门我们已经打开,在于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只要是想要真心表达,只要你愿意托起长腔,自然就成曲调。我们通过吟诵,才能把失去的声音找回来。也许在吟诵时,我们真的在进行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

从吟诵古诗文开始,从学习吟诵开始,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定会在吟诵中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习灿烂晶莹的中华智慧,传承浩瀚深沉的中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