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麻城市人民医院 - 《院刊》

贫血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2022-06-15     浏览(138)     (0)

贫血的一般表现包括面色苍白、头昏、耳鸣等,轻度贫血无明显表现。贫血对人体消化、内分泌腺体功能和红细胞生成素分泌有影响。贫血可分类为按照贫血严重程度、病因及发病机制和红细胞体积大小分类。诊断贫血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和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治疗贫血需要针对发病原因进行治疗,如输红细胞和补铁。预防贫血需要多吃富含铁和叶酸的食物并避免损伤骨髓造血的有害因素。


    贫血有哪些一般表现?
    一个人面色不好、皮肤、黏膜苍白,是贫血时的最直观表现。如果发生溶血性贫血,可能会引起皮肤、眼睛的球结膜发黄。患者出现头昏、耳鸣、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是贫血缺氧导致的常见症状。一般轻度贫血无明显表现,仅活动后引起呼吸加快加深并有心悸、心率加快。贫血越重,活动量越大,症状越明显。
    贫血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贫血时消化腺分泌减少甚至腺体萎缩,进而导致消化功能减低、消化不良,出现腹部胀满、食欲减低、大便规律和性状的改变等。长期慢性溶血可合并胆道结石和脾大。缺铁性贫血可有吞咽异物感或异嗜症。巨幼细胞贫血或恶性贫血可引起舌炎、舌萎缩、牛肉舌、镜面舌等。
    严重溶血性贫血时可发生游离血红蛋白堵塞肾小管,进而引起少尿、无尿、急性肾衰竭。长期贫血影响睾酮的分泌,减弱:男性特征;对女性,因影响女性激素的分泌而导致月经异常,如闭经或月经过多。长期贫血会影响各内分泌腺体的功能和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
    贫血如何准确分类?
    1.按照贫血严重程度分类:


    2.按照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3.按照红细胞体积大小分类:


    贫血如何准确诊断?
    1. 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无贫血及贫血严重程度。同时外周血涂片人工显微镜下可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或形态改变,有否血液寄生虫和异常细胞等。如果病情需要,还需要做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来确诊。
    2. 仅仅诊断出贫血是不够的,是不完整的。还需要鉴别出贫血的类型,做-一些相应的检查,找出病因,才能对症治疗。其中以最常见的贫血为例:
    2.1 考虑缺铁性贫血需做铁代谢检测、骨髓细胞学分析、引起缺铁的原发病检查;
    2.2 考虑巨幼细胞贫血需做血清叶酸、维生素BI2、内因子的测定,骨髓细胞学分析、及导致此类造血原料缺乏的原发病检查;
    2.3 考虑溶血性贫血需做骨髓细胞学分析、网织红细胞记数、胆红素代谢、尿及血血红蛋白测定、尿含铁血黄素检测、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红细胞G- 6-PD活性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基因检测等检查;
    2.4 考虑慢性病性贫血需做骨髓细胞学分析、引起贫血的原发病的检查;
    2.5 考虑再生障碍性贫血需做网织红细胞记数、骨髓细胞学分析、骨髓活检;
    2.6 考虑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则需要做骨髓细胞学分析、骨髓沽检、流式细胞分析、遗传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
    2.7 考虑转移癌则需要做骨髓细胞学分析、骨髓活检、肿瘤标志物检测。
    以上检查指标需要在治疗前完成,以免药物影响检测结果。
    如何有效治疗贫血?
    1. 重度贫血患者、老年或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贫血患者应输红细胞,纠正贫血,改善体内缺氧状态;急性大量失血患者应迅速恢复血容量并输红细胞纠正贫血。
    2.针对贫血发病原因的治疗是贫血治疗的关键。如缺铁性贫血在积极补铁的同时还应该治疗导致缺铁的原发病。补铁一般以口服补铁为主,饭后服用铁剂可减少胃部不适的反应。巨幼细胞贫血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I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采用糖皮质激素或脾:叨除术;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白血病1淋巴瘤则需要首先诱导缓解、联合化疗、然后维持治疗。
    如何预防贫血?
    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瘦肉、猪肝、蛋黄及海带、发菜、紫菜、木耳、香茹、豆类等铁的含量比较高。但是蔬菜、豆类、谷类、海藻、蛋、奶酪、贝类中的铁都是属于不容易吸收的非血红蛋白铁,吸收较差。在补铁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的合理配合,如餐后适当吃些水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果酸,能促进铁的吸收。而餐后饮用浓茶,则因铁与茶中的鞣酸结合而影响铁的吸收。
    叶酸和维生素BI2也是造血不可少的物质。新鲜的绿色蔬菜、水果、瓜类、豆类及肉食中,含有丰富的叶酸;肉类及肝、肾、心等内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I2,但经高温烹调后,可使50%以上的叶酸和10-30%的维生素BI2遭到破坏。
    另外还要保护好“造血工厂”。许多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都可损伤骨髓造血。化学因素譬如装修时接触的苯等有机溶剂、有机砷;服用某些抗生素(如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抗癫痫疾病药物等;物理性因素如X线、γ射线等,均可损害骨髓,是造血的大敌。我们均应该尽量避免这些有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检验科: 胡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