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报》

荣耀背后的故事 ——专访我院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奖团队

作者:马晓曼  周小珂  张晨颖  本报记者    
2022-04-15     浏览(79)     (0)

近日,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暨第十二届山东省大学生数学竞赛结果公布,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荣获佳绩。其中,7 名学生荣获国家一等奖,7 名学生荣获国家二等奖,25 名学生荣获国家三等奖,39 名同学获山东赛区一、二、三等奖。数学与信息工程系代恩华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王莉芳老师被评为“优秀组织个人”。

数学竞赛不仅是各大高校数学教学成果的展示,也是各校教学实力的整体体现。我院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指导教师团队和参赛学生始终坚持不懈的努力。

指导教师代表代恩华老师介绍到,为了选拔优秀学生参赛,他们积极动员所有高等数学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授课班级内进行初赛的宣传与动员工作,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参赛。另外,还欢迎高等数学授课教师以个人推荐的方式推荐优秀的学生参加竞赛。通过广泛的前期宣传动员,挖掘出拥有扎实数学基础及灵活思维的参赛选手。“常记逐浪三千尺,而今点烛一夜明”。为了更好的做好竞赛工作,数学与信息工程系成立了数学竞赛辅导团队,赛前对参赛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赛前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非数学专业类的参赛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因此在宣传动员、联系沟通、组织管理的难度上要困难很多。为此,辅导团队专门建立了东昌学院数学竞赛交流群,供有兴趣或参赛意向的同学在线讨论交流,教师负责引导答疑。在竞赛的组织过程中,参赛学生积极参加培训,认真备赛,沉着应战,充分展现了我院学生扎实的数学基本素养及良好的精神面貌。同时,培训课程作为第二课堂,也能够弥补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性不足的问题,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有利于加深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竞技中磨砺,在磨砺中提升。”对于此次竞赛获奖,获奖学生代表 18 级应用数学专业宋泓成同学提到,他并不是成绩最好的学生,但是积极的参加竞赛,就意味着有机会取得成绩。除了积极的态度,更多的还是自身的努力,以及老师们的谆谆教诲。考场上看似简短的两个小时,却融入了学生和老师数日的汗水与艰辛。

宋泓成表示,参加竞赛活动,不仅扩大了自己的学习视野,丰富大学生活,同时对自己的学业以及考研都有很大的帮助。

竞赛数学蕴涵了更加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既能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方法的能力,又能考察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参加竞赛可以提高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开拓学生的视野及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代恩华老师指出,数学竞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们设定了明确的目标,产生了相应的成就动机,激起了适度的身心反应,提高了学习兴奋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赛结合”,数学竞赛既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又营造了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有效促进了我院《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和建设,达到“教赛相长”的共赢,同时有力展现了我院的数学教学成果,为下一步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