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宁波工程学院 - 《宁波工程学院报》

灯光

作者:王勇    
2022-03-20     浏览(91)     (0)

  “这鬼地方,是一刻也待不下去了!”我狠狠将桌上的文件扫到地上,发疯似地踹开吱吱作响的木门。

  一股强烈的干燥热风,直往我脸上扑,如拳头般打得生疼。气流里夹杂着黄沙,冲入鼻腔,引得我一阵咳嗽。这里是阿拉善沙漠。这里只有沙子和“傻”子。这已不是我第一次情绪崩溃,我真是脑子抽风了才会答应来这鬼地方做研究。正这样想着,不觉嘴唇已渐渐发干,也不知走离了营地多远,一阵强劲的热风袭来,我的眼前一黑,身躯轰然倒下。

  不知过了多久,一缕微黄色的光冲破了黑色的屏障。我微微睁开眼,视线逐渐清晰。是一盏黄灯,床边有一个老汉,五六十岁的年纪,须发微微发白,黝黑皮肤,高瘦身材,一双眼睛有神,好似发着光。原来是我中暑昏倒在沙地上,老汉将我背至家中。谈论间,我将昏倒原因连同心里的苦闷一股脑倾倒而出。

  老汉沏了壶茶,递给我,微微一笑,“别急,小伙子,让我给你讲个故事。”

  “从前的阿拉善,到处都是荒漠和戈壁滩。那会儿国家提出要治理阿拉善环境,没什么人愿意去,可一个老教授带着一群学生兴冲冲地就来了。没想到,这一待,就是半辈子。”

  “他们怎么待得住?”我探起身来,吃惊地问。

  “一开始,他们也受不了。直到看到了一种光。有一次,他们外出考察,快天黑时刮起了沙尘,没有灯,几乎什么也看不到,他们就在那里一直打转。这时,一个骑着骆驼的魁梧身影在沙尘中显现,逐渐清晰,带着一盏煤油灯。近了一看,是一位老牧民。他的眼里仿佛有光,在前面带路,边走边唱,犹如一盏灯,指引一行人穿越呼啸的大风、沙石,回到温暖的港湾。”

  “从那以后,老教授决心在天黑时也点上一盏灯。于是,夜晚的阿拉善总会有那么一缕新光,迷路的人们能借此找到方向。老教授成了点灯人,他一手拿灯,迎风高歌,指引方向。”

  “老教授还在这儿吗?还在点灯吗?”我急切地问。

  老汉停了一会,接着说:“老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地劳作,早上外出收集沙土,下午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分析,培育抗旱的优良树种,和农民一起种植树苗……凡事都亲力亲为。有人说他是植根在了这片大地,直到有一天……”

  老汉哽咽了一下,“那是个阴天,帐外是沙尘弥天。风如怪兽怒吼,沙石拍打似雷霆狂啸。老教授执意拿起灯,不顾劝阻,只留给众人一个坚毅的背影,‘有人需要我的光。’他只留下这么一句。然而这次老教授没再回来,一场大风过后,他倒在了黄沙中,死死握着发光的灯,与他热爱的土地永远地融合在一起。”

  “抱歉让您想到往事了,”我叹了一口气,“敢问您是?”

  老汉微微一笑,“我谁也不是,又谁都是。”

  正当我摸不着头脑时,老汉走出帐外。我急忙跟出,这是一片绿洲,老汉提着灯,高唱歌谣,从容走向远方。这时我才明白,原来他就是那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