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报》

印宇杰:敢想敢做的“光伏新青年”

作者:■记者 潘彩燕    
2022-05-30     浏览(405)     (0)


近日,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2019级学生印宇杰入选学校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候选人推荐人选。

印宇杰,男,2001年12月生,江苏泰州人,中共预备党员,现就读于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1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红柳基地班,任班级就业委员。曾获甘肃省高校三好学生,兰州理工大学双创之星,校三好学生,校一等奖学金,“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铜奖,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国家级三等奖,第四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大学生优秀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一等奖,202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三等奖,第14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甘肃赛区二等奖,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省级二等奖,2020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立项结项,2021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结项,兰州理工大学新冠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

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受理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

2020年下半年,印宇杰组建了他们的初期项目团队,决定进行光伏运维方向的研究。摸爬滚打一年多,2022年组建了他们的创业公司。

作为项目团队负责人,印宇杰主要负责项目方案设计、产品方案制定、数据分析、样机制作、系统调试等。积极联系学院指导教师、创新创业学院指导教师。目前,在指导教师和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向着项目组的长远目标扎实迈进。

敢想敢做的新青年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指出,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面临电力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江浙沪地区工业限电,只能通过新能源并网方式来获取更多的可使用电量,当地工业厂房屋顶开始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而在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常年干旱少雨,大规模的光伏电站投建非常多,但如何去系统化的运维就变成了最需解决的问题。

2020年,印宇杰家乡附近建设了一座500kW的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他关注到复杂的地形与环境条件给光伏板的清洗与检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普通的清理方式,又会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降低电站发电效率。基于运维人员的安全和能源利用效率的问题,联系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印宇杰产生了打造一款光伏电站智能运维系统的想法。

回到学校后,印宇杰找到了王燕妮、刁显锋、王思聪、罗佳雯、谭森铭、李汪腱几位有相同想法的同学,经过几个月的共同商讨和相关资料查阅,构想出光伏电站智能运维系统的雏形。有了雏形设想之后,印宇杰带着团队找到了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陈伟教授,电气工程专业裴婷婷博士,两位老师对现有方案给予了详尽的分析和指导,提出了改进意见。但也是在这个阶段,印宇杰和团队陷入了思维瓶颈,感到无从下手。

半个月没有研究进展,印宇杰和团队再次请教两位老师。在老师们的帮助下,他们从多源监测方面考虑,加入新的算法,改进了不成熟的方案,开始构建系统的原型。

精益求精 用工匠精神去研究

“原型出来的那一刻,我们所有人都兴奋不已。我们又请来业内专家进行实地勘察,专家也给予了我们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如系统的水源问题如何解决、如何降低系统的一次性投入成本等。”印宇杰激动地说。

基于专家给出的意见,印宇杰和团队又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形成相关的知识产权壁垒。在方案更加成熟后,他们在电力系统实验室及团队自建实验电站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总结了相关经验,优化了系统参数。

经过多次测试,做出相对稳定的系统后,他们决定将光伏电站智能运维系统投入市场。机缘巧合,2021年,印宇杰在暑期有幸参加了市内行业科技论坛,与一些行内投资人结识并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交流,印宇杰及团队又对光伏电站智能运维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改进,加入了最新的机械清洗架构。

2021年下半年,几经波折印宇杰他们成立了正式的研发团队。

2022年,成功的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创业团队,决定在光伏运维方面贡献他们的微薄之力。未来,他们将继续为建设国内先进的光伏运维解决方案服务商而不懈努力!

印宇杰团队人员:印宇杰,王燕妮,刁显锋,王思聪,罗佳雯,谭森铭,唐玮琦,娄可心,冯楠,冯婕,李汪腱,杨泷瑞,王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