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报》

雷兴福:用匠心打磨作品 美化校园文化环境

作者:■学生记者 霍 骁 雷晴雁    
2022-05-30     浏览(300)     (0)

雷兴福,男,1968年3月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任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环境设计景观雕塑方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甘肃省555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

作品《汉风雅韵》入选2018丝路之光中韩雕塑展,作品《知行合一》入选庆祝建党100周年甘肃美展,作品《同一个梦想》入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景观雕塑展;作品《秦俑纳尼亚》荣获甘肃美术作品大展一等奖;作品《大营救》入选“纪念毛泽东双百方针70周年”,荣获甘肃省美术作品大展二等奖。

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省级美术展览中获奖,多篇论文在《雕塑》杂志上发表,参与了多项地方文化建设中景观雕塑主题浮雕的设计制作。

持有国家建设部城雕委颁发的《全国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中国城市雕塑指导委员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会员、甘肃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网注册会员。

重细节求品质 努力践行工匠精神 

2021年,在首届甘肃省教科文卫工会优秀工匠人才评审活动中,雷兴福荣获“优秀工匠人才”。“这个荣誉是对我工作态度及工作成果的认可,我的责任就是将这个技能教给我的学生。”雷兴福说。

在多年的教学和艺术探索道路过程中,雷兴福始终追求专注、敬业、精益、创新的精神。“雕塑,是美术中的重工业,在环境设计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文化和精神的融合。”雷兴福说道。

近年来,雷兴福致力于学校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多次完成校园文化建设方案,首任校长牛载坤、见义勇为魏玉川、彭家坪校区图书馆丝路雄风主题浮雕、兰工坪校区圣贤孔子,都是雷兴福的作品,是学校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精神凝聚。

每个作品从最开始的构思到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造型、材料、神韵、精气神、地域文化、人文历史,让美感与精神贴合,让雕塑作品不仅仅是建筑装饰,更是文化的象征,是雷兴福的创作目标。

塑型的过程繁杂而又精细,先要将来自地下的泥去掉杂质,用木槌,木棒敲砸进行捣炼。太湿的泥,需先放置在室内通风处,让泥土吹干达到合适的湿度才能使用。搭内骨架,要体现雕塑的大体形状,而后上大泥堆大形,将泥块堆贴在骨架上,用手按紧拍实,然后层层加泥,用木槌或拍泥板将泥砸实粘牢,补平泥间空隙,以覆盖雕塑造型。在大体的形状出来后,在此基础上便可进行更加深入的塑造阶段,对于雕塑作品来说,塑形是雕塑的主体过程,是采用各种手法对作品进行准确、细致刻画的阶段。

雷兴福告诉我们,“雕塑是三维实体,每添一块泥都要平衡各个视角间的关系,始终掌握‘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调整统一后就是翻模,再根据不同要求用翻制的模具做成铸铜、石雕、不锈钢等材质的雕塑,每个步骤都需要专注与精益。

“精益求精于物,严谨传承于神,是大国工匠的体现,也是文化的象征和精神的凝聚。”雷兴福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造高质量建设,对于我来说就是以高质量文化建设为目标,我们是文化建设的实施者,要发扬实干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对于我而言,我觉得工匠精神就是要追求创新,执着坚守,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拥有精益求精的匠心。”雷兴福说道。

彭家坪校区图书馆铜浮雕径直高度约40米,为全国之最。浮雕全部采用纯手工锻造,因为造型特殊,体量巨大,在建造过程中遇到了瓶颈,雷兴福并没有放弃最初的设计想法,坚持了最初的设计理念,在材料的建造方法上面做出创新,选用了铜和晶石,并分区域锻造后拼合,最终成功将一副壮丽画卷展示在我们面前。

现如今,丝路雄风也成为了学校图书馆的名片和骄傲,静静地坐落在“建筑轴线”和“景观轴线”的焦点上,形成对称的校园秩序之美,让我们看到了雷兴福追求完美的艺术素养。“工匠精神离不开对工艺文化的传承与科技的创新,更是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超越的创新精神。我们要力求尽善尽美,并以自己的优秀作品而自豪而骄傲。”

每做一件作品,雷兴福便忠于这一件事,将全部精力集中到作品本身,带着对作品的尊敬认真的完成。

在教学实践中传承技艺

“传承工匠精神,培育技艺人才。将中国传统工匠对技术探索的精神传承下去,是我在教学中一直坚持的目标。”雷兴福努力钻研把技艺与教书育人有效结合。

多年累积的工作经验,让雷兴福在专业课程教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授课过程中巧妙的理论联系实际,用实际项目对学生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雷兴福提到,设计不能只停留在书本,需要接触到实际的项目,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中,才是真正的设计师。

雷兴福认为工匠精神需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与社会接轨,为社会服务。只有在真正的工程策划中,才能充分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会解决书本之外的困难,才能锻炼处理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学生的设计理念和想法,一定要多理解和鼓励,要容许学生犯错误。”但在专业学习问题上,雷兴福又显得特别严肃。要求自己必须踏实认真地做好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工作,每一个经典案例、每一项基本技能、每一次实训操作都精心设计,反复打磨、不断提升。

“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展示自己的设计。”雷兴福将专业知识、培养技能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有机结合起来,将自己的艺术造诣传授给同学,也深受学生的爱戴。

也正是因为这些,让雷兴福和学生更加亲近,带领着学生取得了多项荣誉。指导建筑学专业张宁芮完成国家级课题《彩陶艺术与建筑风格》,指导产品专业王国超完成国家级课题《彩陶艺术研究》,指导学生创作雕塑作品《琵琶行》入选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全国二等奖,甘肃省一等奖。浮雕作品《源》入选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全国二等奖,获甘肃省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