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既要心怀“国之大者”又要事事脚踏实地

作者: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院长 王俊菊    
2022-03-23     浏览(130)     (0)





  我对“精耕细作”的理解是,既要抓大,又不能放小,凡事落到实处,注重细节;既要有宏观的目标规划,又要会下“绣花功”,扎扎实实件件落实;要顶天立地、一统到底,既有长打算,又有短安排。心怀“国之大者”,事事脚踏实地。
  近期,我们谋划了学院聚焦发力的几件大事。一是围绕学科交叉,大力实施外语学科“名刊计划”。通过持续高质量的期刊建设,建好现有的SSCI/SCI双收录期刊《安宁疗护》,力争建设1本外文期刊Language and Health,力争《二语写作》进入CSSCI来源集刊。通过学科期刊群建设,推动外语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夯实我院在临床语言学、二语写作等领域的国际知名度以及国内引领地位,提升我院高质量学术成果的学术影响力。二是推动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实现突破。在“十四五”期间,在确保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科研项目总额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力争获批国家社科和教育部项目30项以上,包括国家级重大项目2项以上,促进我校外语学科建设再上新的台阶。三是以临床语言学为抓手,积极推进“大平台”建设。紧密围绕“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以服务社会与民生为导向,推动语言障碍康复实践基地建设,力争建成省级孤独症康复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个,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级孤独症康复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个。第四是以全球科研合作引领学术创新。积极发挥我院知名学者在全球合作网络中的引领作用,加强与美国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以及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科研合作平台。通过全球合作,聚焦学术前沿,产出高水平、创新性的科研成果。第五是推动高端智库研究及智库建设形成优势。进一步加强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重点建设2-3个外语类智库型科研机构。“十四五”期间,力争1个机构进入国家级智库平台,2个机构进入省部级智库平台。在智库人才方面,以外语学科国别和区域研究团队为基础,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培育一支智库研究方向明确、国家意识强、政治敏锐度高的智库研究队伍。此外,学院还将加强翻译专业博士点建设,加速翻译学科发展,深化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牵头成立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全球胜任力素养。
  在一体发展方面,我们前期的基础也很好,比如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已经一体化了,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统一的,翻译学院的博士生第一年必须在洪家楼校区上课,而博士生的考试、面试、录取、毕业答辩等都是统一的,这就确保了培养质量。目前,我们在大力推进本科生核心课程一体化,从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到评价方式,我们都设定同一个目标和标准,推进“虚拟教研室”建设。下一步,会大力推进团队一体发展,建立“虚拟学术团队”,即两边各自有团队,但在线上是一个大团队。我们云端研讨交流,目的就是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我们的目标和措施都非常清晰,就是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提高水平。
  作为学院院长,我将努力做好“生产大队长”,做好规划、推动和落实工作,带头示范,带领学院向前奔。我常跟老师们讲,我们有中国梦、山大梦,也有一个外院梦,我的外院梦就是:学院团结、快乐、温馨,师生团结向上、积极奋进,我们的学科建设勇创一流,在“双一流”建设中再上新台阶。在人才培养方面,希望每位外院的学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国际舞台和国内的各行各业都能够做得优秀,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