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鲁东大学 - 《鲁东大学校报》

打造“五力一体”研究生党建工作新模式

作者:金鑫    
2022-03-15     浏览(133)     (0)

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支部一体化建设,通过强化思想定力、夯实实践能力、培育学术动力、强化责任耐力、抓牢教师合力等措施,发挥研究生党员和导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培养优秀人才贡献力量。支部党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科研创新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传承弘扬鲁大红色基因,从思想、实践、学术、责任和教师五个“力”度推进党支部一体化建设,打造“五力一体”研究生党建工作新模式。近三年,党支部书记在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中连续获得“好”等次, 2021年10月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2021年7月被评为“鲁东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党支部书记邹宁曾荣获“中国侨界贡献奖”“滨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省级科技特派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打牢思想定力,基因传承铸忠心

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党支部支部书记邹宁率先垂范,心怀“让海水变良田,沙漠变粮仓”的梦想和育人责任,2002年毅然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回到烟台躬耕蓝海,致力于养藻事业,先后研制7代光生物反应器,应用于水产育苗饵料的工业化生产,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支部书记,注重加强支部思想建设,定期讲党课,将红色基因根植学生内心;指导“生物与生态文明”论坛,将鲁大红色校史、生物教育史和学科发展史转化为课程思政“活教材”,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指导学科教学专业研究生党员,成立“课程思政研究小组”。研究小组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政治优势,通过充分挖掘专业课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设计和方法设计,形成系统的生命科学思政育人体系,协助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在课程中实现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同时通过“课程思政研究小组”的研究活动,有效解决理论学习和指导实践“学用两张皮”的问题。

夯实实践能力,服务社会强素质

支部引导党员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磨练意志、增强素质。开展“走红色胶东,悟初心使命”社会实践,增强脚力;组织“新疆美”“蓝海拾贝”生态文明调研,增强笔力;举办学科“科技成果大比拼”,增强脑力;主办国际学术论坛“齐鲁国际大讲堂”,开阔眼界。支部党员组建“拨浪鼓”支教服务队连续8年到东营和滨州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义务送教活动,均被评为省级优秀服务队,先后有11名研究生党员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培育学术动力,扎根大地勇克难

支部党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秉持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之初心,勇于探索、乐于创新、勤于钻研,扎根祖国大地,将科研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与人民的福祉相结合,把科技成果应用到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疫情期间,支部外出实验研究生党员李怡璇和赵尘培等利用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所学实验技能,积极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攻关,为试剂盒成功研发,争分夺秒,忘我投入。他们穿着重重的防护服,衣服被汗水浸透;测试结果不理想时,彻夜讨论寻找问题所在;克服种种困难,在院长带领下不到一周时间就协助研制出快速简便检测试剂盒,并在定点医院投入使用,为疫情防控贡献科技力量,被光明网、中国教育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两位党员因此被评为鲁东大学“抗击新冠肺炎”优秀个人。支部引导党员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9篇,参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国际学术会议等大会100余人次,做报告展览12次。

强化责任耐力,不忘初心担作为

支部积极发挥杰出校友刘殿波为学院办学捐资、两名教授同时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模范引领作用,强化党员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动研究生党员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生科院科技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激励机制》,调动导师参与积极性。积极推进“硕-本”支部共建,以研究生党员为骨干,优秀本科生党员广泛参与,成立食品与酿造科研小组、生物制药科研小组、生物工程科研小组、“拨浪鼓”送教服务队、“202”学术论坛等11个先锋团队,实现了科技活动以研究生为主,本科生骨干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研究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科技竞赛活动的积极性高涨;研究生指导本科生提升讲课技能,帮助本科生进行实验设计,带领本科生走进实验室,加强“硕-本”之间的科研合作、互学互助。组织党员参加创新创业各项竞赛,获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和双创大赛省级以上奖项60余项。

抓牢教师合力,导师领航勤育人

学院研究生导师积极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培养研究生健全的人格品质。及时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支持参加党团组织活动,培养研究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加强“研、教支部共建”,积极引导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投身研究生教育和科研一线,志存高远、矢志奋斗,为培养优秀的研究人才贡献力量。实施“领航工程”,发挥导师队伍的育人作用。支部定期邀请全国人大代表王晓洁教授开展诵读“红色鲁东”、宣讲两会精神,实现“学术引领+德育指导”的育人效果。实施“双认领”党建项目,党员“一对一”帮扶科研困难教师和学习生活困难学生,主动联系一名科研能力欠缺教师、一个本科生宿舍和一个创新实验室。疫情期间,49名党员投身村镇社区防疫一线,顶风冒雪,体温监测,劝返人员及车辆,人均日工作10小时以上;为困难学生捐款捐物8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