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概念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将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反腐倡廉工作实际,针对党员干部工作生活中可能出现或正在演化中的腐败问题,采取前期预防、中期控制、后期处置等措施,对预防腐败工作实施科学管理的过程。
二、实施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措施
(一)排查廉政风险
找准廉政风险点。要求各单位各部门紧密结合单位职能和业务工作实际,按照“梳理权力运行流程——明确岗位职责——找准廉政风险点和风险表现——单位确定”的思路进行,全面查找岗位和单位廉政风险。
确定风险等级。根据风险发生的机率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单位风险和岗位风险划分等级,搞好风险等级的评定和划分。
建立风险档案。将各种廉政风险分门别类,汇总造册,填写单位和岗位风险识别防范表以及重点领域风险项目登记表,按单位、岗位、专项廉政风险建立台帐,形成各单位各部门廉政风险档案库。
(二)制定并实施防范措施
常规防范。要注重“防”,主要内容是加强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要深入业务工作之中,形成点、线、面三维抓的预防腐败模式。
分类防范。一是针对单位风险,抓住工作流程中权力行使的关键环节,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二是针对岗位风险,重点研究加强各单位、各部门领导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措施;三是针对专项风险,制定全过程、全方位防范措施,明确防范责任,形成防范合力。
预警防范。首先,建立廉政风险信息系统。定期汇总分析信访举报的相关情况,将有关线索和反映突出的问题视为廉政风险,进行跟踪调查。其次,建立风险处置程序,及时化解廉政风险。
现代科技手段防范。开发运用廉政风险管理系统,把各项管理工作业务流程、工作标准和政策界限都输入廉政风险管理系统中,明确重点风险与一般风险。开发运用电子监督检查系统,对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实施监控。开发运用廉政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对管理人员购车、购房、子女就业等廉政情况的动态分析。
(三)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内外监控、多方联动、上下协同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考核结果纳入各单位各部门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评价系统。
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
建立健全修正优化机制。对新出现的廉政风险要及时制定和优化防范措施,不断推进防范机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加强对高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
招生工作中存在的廉政风险主要有:一是招生程序不规范,招生管理人员钻政策漏洞,暗箱操作;二是招生管理人员不严格执行上级招生政策,违规操作,索取或接受考生及家长钱物等。针对招生工作中的廉政风险,必须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强化招生管理,加大对招生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招生违规行为,真正实现招生“阳光工程”。
基建工作中存在的廉政风险主要有:一是基建管理人员对建筑商的拉拢腐蚀警惕性不高,缺乏防范自身思想道德风险的主动性;二是基建管理人员忽视岗位职责风险,对责、权、利,认识不清晰;三是基建招标管理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针对基建工作中的廉政风险,必须进一步规范基建工作程序;加强对基建管理人员的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完善财务、审计、纪检对基建领域的多方监督机制,构建起对基建重要环节的全过程监督。
采购工作中存在的廉政风险主要有:采购权往往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权力运行缺乏有效监督。针对采购工作中的廉政风险,必须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依法采购意识,防范不按制度办事的道德风险;合理设定工作岗位权限,防范权力过于集中的岗位职责风险;健全审计、财务、纪检等多方监督机制,防范表面走招投标程序,但背后暗箱操作的运行机制风险。
财务工作中存在的廉政风险主要有:一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二是财务人员不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针对财务工作中的廉政风险,必须进一步加强财经法律法规学习,防范外部环境风险对财务人员的思想影响;加强审计监督,做到财务公开透明;严格执行财务预决算制度,防范高校财务往来的机制风险,建立健全财务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的廉政风险主要有:一是科研经费使用预算管理不严格;二是项目支出结构不合理。针对科研经费使用中的廉政风险,必须将科研经费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预算,防范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机制风险;明确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和比例,做到专款专用,预防科研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的风险。
校办企业工作中存在的廉政风险主要有:一是高校校办企业投资主体不明晰;二是校办企业管理机制权责不明确;三是校办企业财务管理缺乏严格监督。针对校办企业中的廉政风险,必须严格落实高校不得以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直接投资办企业的规定,校级领导原则上不得在校办企业中兼职,确需兼职的,不得领取薪酬;建立健全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规范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人员聘用,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防范体制风险。
后勤工作中存在的廉政风险主要有:一是后勤工作涉及钱、财、物较多,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二是后勤工作管理监督机制尚不完善。针对后勤工作中的廉政风险,必须进一步加强后勤职工的法制教育,增强其遵纪守法观念和拒腐防变意识,防范思想道德风险;进一步规范员工行为,防范岗位职责风险;健全后勤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公开后勤财务,防范体制机制风险。
加强高校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做到“为民、务实、清廉”,预防思想道德风险;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以“收支两条线”为主要内容的财经制度,预防制度风险;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任中审计、离任审计和定期查账等监督机制,预防各种机制风险;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预防岗位职责风险。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增强高校教职员工,尤其是领导干部 “依法治校”观念,提高拒腐防变能力,预防外部环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