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学院在数十年教学理论中总结出四个重要基础:传统绘画基础、写生造型基础、书法印章基础、诗文史学基础。这四个基础贯穿于各个专业的教学环节当中,成为中国画学院教学的基本要素和纲领。从基础课到理论课,从入学到毕业,这四大基础贯彻始终,成为衡量学生个体素质、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标尺。
传统绘画基础:传统绘画基础是中国画学院的教学之本,也是本科教学体系中至为关键的环节。以传统笔墨理法,传授程式分析为主旨,人物画专业以线性素描并融合白描之长的中国画造型训练为基础课程,强调线描与专业的同性关系。山水花鸟画专业以宋、元、明、清树石法及梅、兰、竹、菊画法为基点,深入学习传统。书法专业则以真、草、隶、篆、行五种书体为训练内容,培养深厚的书法功底。传统绘画基础注重笔墨的训练,强调通过对传统经典作品的临摹来体悟古人的笔墨气息,使学生的心、手、眼“合一”,进而从深层次上把握传统绘画演进的文脉与内在规律。
写生造型基础:扎实的造型基础教学是中国画学院最为重要的教学特点。几十年来,中国画学院所积累的教学经验使得写生造型课程有着丰富的内涵。把造型及形式结构问题融入到写生课程中,是多年来中国画学院教学的主要方式。人物、山水、花鸟,无不通过写生课来解决造型与笔墨语言技巧之间的多样性问题,进而使中国画的艺术本源与现实生活互相融通,使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融入到生动的自然现象之中。在写生造型课中,通过“四写”,即“速写、慢写、默写、意写”的方式,写生中融入创作理念,称之为创意写生课程。“造型”是主要的基础教学课程,要求学生直至毕业,不放松对造型的学习。
书法印章基础:书法的学术体系是中国画基础及修养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书法的学习,特别是书法基础的刻苦训练,可以使学生更好熟悉笔墨的各种性能,熟练控制毛笔的各种状态,进而更好维护中国画的本体性与纯正性。因此,书法学习十分重要。中国画学院的教学格外重视书法训练,使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体悟中国画中笔墨的内涵,感受其中的气韵,临摹汉印及历代印章,在石与刀的特殊体验中领悟中国印学与中国艺术的实质精神,并能够借助中国书法与印学中所蕴含的意象结构、笔法结构以及笔墨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来体悟书与画的“异质同构”,进而对“书画一体”的书写性观念产生更深入、更生动的理解。
诗文史学基础:文学、历史、诗词是提高中国画艺术品格、品位、品质的基本因素,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学者型艺术家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强调围绕与中国画笔墨审美相关的文化内涵为基点,强调传统文学修养,包括对历史、文学史、诗词史、画史、画论以及对画品、画理、画法等问题的学习与评析对中国画审美取向的深远意义。文史课程中设有画论、诗词格律、题跋、古代音乐等,倡导学生学习老子、孔子、孟子等先贤的思想以及古代哲学名著。通过相关课程的选修,并结合教学中的经典范本,通过具体可视、可行的教学方式传承文脉,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的热爱,建构中国画审美意象。特别是传统诗词课的开设,可以让学生通过体会诗词中意境的营造,来更好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意象之美,进而加深对中国画笔墨品格与精神的理解,以利于培养修养全面、基础扎实、可在专业领域勇攀高峰的潜质型人才。在此,需要特别提出的是,人物画专业应该加强对西方艺术的研究与借鉴。
(编者按: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师作品展10月24日至31日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11月3日,《中国文化报》刊发了中国画学院院长唐勇力的文章《为中国画:中国画学院教学与创作发展思路》。此处撷取“教学基础”部分,以飨读者。)
中国画学院 唐勇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