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昌工程学院 - 《南昌工程学院报》

初 心 如 磐 笃 志 远 行

—— 记 2012 届 广 播 电 视 新 闻 学 专 业 毕 业 生 侯 慧 妮

2021-12-15     浏览(95)     (0)

侯慧妮,女,江西赣州人,2012 年毕业于南昌工程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中共党员。2012年大学毕业后,侯慧妮在《梅州日报》报社从事新闻记者工作,2014年入警,在广东惠州流动人口最多、警情最多的基层派出所锻炼了一年,随后一直在广东省惠州市公安局宣传科工作至今。梦开始的地方出于对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和文字工作的热爱,侯慧妮很早就坚定了成为一名记者的信念。大学期间,她以出色的表现竞选上了社团联合会内联部部长,此后,她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注重提升,在个人阅历方面也不断丰富。

侯慧妮说,她想给自己的梦想一次绽放机会。毕业前,她报考了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我很难抹去那年考研的记忆,寒冬深夜里南工的模样,寒风凛冽的清晨,都会成为最美好的回忆。”很可惜的是,侯慧妮唯独英语低国家线两分与中国传媒大学失之交臂。在这之后,她没有踏上二战考研的路,而是选择参加工作。

短暂假期过后,侯慧妮便开始着手整理自己的资料,将简历投往南昌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的招聘会。在一次与师大同学竞争报社记者的招聘中,无论是笔试、面试还是辩论赛,侯慧妮都表现得落落大方,逻辑思维清晰,这让她脱颖而出,成为了面试者中两名被录用的记者之一。侯慧妮说:“大学中当内联部部长的经历让我在面试中表现得从容不迫,回答问题思维清晰。”成功从来不是偶然的,背后是无数次努力的结果。报刊记者变身“人民卫士”在报社做记者的一年多里,侯慧妮主要负责时政性和民生性新闻报道。她曾经和一位老记者去采访一对贫困的姐妹,姐妹俩双双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令侯慧妮触动的是,老记者采访过后还拿出自己的工资去资助她们。

“记者不仅仅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也要尽力帮助他人。”这些经历与过往让侯慧妮在工作中精益求精的同时,也操守着文字记者的道德与人文情怀。

在《梅州日报》报社工作的一年多里,她采访过余秋雨先生、蔡国庆老师、奥运冠军以及国内顶尖棋手等等,并且对梅州的时政性新闻做过简短评论。在她看来,作为一名记者,首先是要多学习,在采访中和别人交流时都要有一个切入点。工作中,侯慧妮充分了解了当地的文化,每次采访前都以“新闻六要素”做一个简单的提纲,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采访过程中尽量与采访对象找到共鸣点,让被采访者打开“话匣子”。

侯慧妮在报刊工作一年多后,2013 年底选择了辞职,2014年入警,之后在广东省惠州市最忙碌的派出所工作了一年。

“我在《梅州日报》跑时政线,也跑公安线,了解到他们有专门的公安宣传科,也是在采访中对这份工作有了敬畏之心,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他们的摄像头和笔都是直击现场、震慑犯罪、弘扬正义、服务社会,这让我非常向往。”侯慧妮笑着说道。在基层工作的一年里,侯慧妮在派出所做内勤,也参与值班巡逻以及出警处置,还帮助询问女性嫌疑人,了解了很多基本程序运转以及法律法规。由于之前有记者的经历,她每次都能现场写稿,将书面材料整理成文。既然选择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在惠州市公安局从事宣传工作时,侯慧妮做过“惠州公安”公众号和“平安惠州”新浪微博推送工作。如今,她主要负责惠州公安新闻发布会、公安媒体外宣,以及推送宣传政策、防范提醒。她会利用不同的社交平台,通过视频、编曲、自导等形式大力开展宣传。在这个过程中,侯慧妮学会了网络词汇,善于运用俏皮语言、卡通形象等喜闻乐见的方式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弘扬正义,传播正能量。“我相信,大屏幕前的影响力是无穷的,这也是我一直坚持初心的原因。”

回首过往的十年,从学生到记者再到警察,身份的转变,带来的是处世的成熟,是个人格局的提升。当问及记者经历时,她说道,

“记者对我来说,更像打开了一扇窗,有平台接触各行各业各色的人,无论是奥运冠军,还是政府官员,又或者在街头遇见的普通路人,当聆听他们的故事时,我能学习到他们的长处,给予自己更高的目标。”成为记者是侯慧妮曾经的梦想,当一腔热血付诸实践时,她懂得了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在做完一期“间隔年”话题采访后,侯慧妮选择成为“间隔年”的一员,辞职,转行。勇敢的选择,需要坚强和勇气,纵使失败,也要再战,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跑线上而是赢在过程之中。

采访中,侯慧妮提到:“好师,好友,好榜样”。她时刻讲曾国藩的这句话记在心里,渐渐地,她变成了不一样的自己。她坚信,初心如磐,笃志远行,青春有太多的可能,而未来,有更多的精彩!

(学生记者 程紫萱 陶小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