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绍兴文理学院 - 《绍兴文理学院报》

蔡元培散失在嵊县的六篇佚文

作者:商志良    
2021-12-25     浏览(171)     (0)


姚氏捐侨园旧址于县立中学记

蔡元培

姚懋甫先生在清之末叶筑园于嵊县鹿胎山麓,幽僻洁净,宜于读书。以先世自山阴迁嵊,故名其园曰侨园。地故属学宫,则请于有司斥己田易得之,布置既精,景物益胜。时当戊戍政变之后,先生蒿目时艰,日处园中读有用书,期出任天下大事。既而,念及地方要政莫急于教育,嵊地尚未有学校,是宜急办学校,地点又莫侨园若。于是益廓园内房室,建楼二十一间,于光绪辛丑之春开办师曾学堂,聘教师四人,招学生二十九人。其课程曰国文,曰英文,曰算学,上班讲读,耳目一新,风气因而转变。校中费用,皆出先生私财,割亩以应。积二年余,资产略尽,不得已停办,而先生旋于宣统已酉去世矣。嗣后园林寂寞,室宇空闭,三十余年来弦诵阒如,回顾当时,不无今昔之感!而先生丈夫子五人,曰永元、永衡、永励、永政、永绩,皆英隽负才,克自树立。顾念堂构,常思所以善处侨园者。适嵊县中学校与侨园接,欲扩充校舍。永元等遂于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七月,捐赠侨园于县中校,俾永为办学之用,成先志也。余观先生毁家兴学,而后嗣峥嵘,各有相当学行以兴其家。先生不以侨园自私,而永元等善继善述,能移侨园为公用,岂非后先辉映欤!爰记其颠末,以告来世。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八月十五日蔡元培

姚懋甫即姚麟,姚麟(1869-1909)初名浚业,后改为蠡,字懋甫,眉甫,谱名鸿业,后又名穆,字穆夫,最后定名麟,字定生,邑庠生,嵊县城关镇人,1894年甲午战争后,姚麟忧愤外侮日深,曾上书清政府,抨击弊端,条陈改良意见,未能得志,后自设书塾于鹿山孔庙,继而又在附近筑侨园,以侨园为校舍,独立创办师曾学堂。1902年,东渡日本,学习先进教育。1905年9月,应邀去光复会大本营绍兴大通师范学堂任教员。1906年9月,经竺绍康等推荐,担任大通学堂总理,期间又在绍兴出资筹创了震旦蚕业女校,同时支持甥女王婉青在嘉兴创办开明、嘉秀两所女校。自1906年底到1907年,姚麟奔波于沪、嘉、杭、绍之间,与秋瑾相应和,联系众多革命志士,筹划响应起事。

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秋瑾轩亭口就义,革命大受挫折,姚麟壮志未酬,悲歌当哭。1908年后,江、浙路权斗争受立宪派所阻挠,未得蓬勃向前,姚麟悲愤交集,于1909年5月9日夜半自沉于嘉兴锦带河,成为“嘉兴七烈士”之一。

姚麟家富藏书,擅诗文,文笔咄咄惊人,后人将他的著作汇编成《侨园诗文集》。侨园为姚麟所筑,并曾以此为校舍创办师曾学堂,开嵊县兴办新学,栽培人才的先河。

蔡元培在《书姚子移居留别诗后》说:“嵊宋生省庵,绍兴学堂高材生也,志之锐,文之遒,自未入学堂已然,叩其师承,则曰吾师姚子之所授也,既来嵊,介宋生以见姚子。”由是文可知蔡元培在绍兴任中西学堂监督时,已从学生宋省庵口中,仰慕姚麟其人。蔡元培于1900年2月到嵊县任剡山、二戴两书院院长时,由学生宋省庵陪同访问姚麟,当天蔡元培在《杂记》中记下“(与宋省庵)同访姚君眉甫学山书楼五架,北枕小山,南挹群峰,风景绝佳,此君藏书颇多,谈新学甚投契”之语。自此蔡元培与姚麟结成挚友,时有诗文唱和。姚麟死后,其子姚永元集其遗稿付梓,诚恳邀请蔡元培为之写序,于民国二十五年精印出版,蔡元培在序中谓其诗文:“大抵称心而言,不假修饰,于感慨忧国之中,见其质朴沉郁之志”,并指出:“读其诗文,可以想见其为人,高尚之品格,坚毅之精神”。两篇序记均为蔡元培所作,相差不过5天时间。

《姚氏捐侨园旧址于县立中学记》写于1936年8月15日,全文高度概括和赞扬了姚麟毁家办学,鞠躬尽瘁,开创新学之风的高尚品德。姚麟其五子秉承遗愿,在1936年7月,捐赠侨园于嵊县中学,为办学之用,以成先志,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