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海院报》

传承海辽精神

(“海辽”轮大副席凤仪孙女)

作者:席文蕾    
2021-12-20     浏览(254)     (0)

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的父亲整理爷爷遗物时,发现了关于“海辽”轮起义的资料,让作者重新认识了革命的残酷与起义的重要意义。作者的孩子也深受影响,在学校多次讲述起义的故事。


年初的时候看见父亲翻箱倒柜地在整理爷爷的遗物,特别是关于“海辽”轮起义的相关物件,有点诧异,后来才得知是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要做当年“海辽”轮以及后续香港招商局轮船起义的纪念展。这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小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爷爷很不一般,同别人的爷爷相比,有一种很不一样的气质。他身板很直,面孔俊朗,常常穿着笔挺的西装或中山装,说话慢条斯理、有条不紊,一口上海话中带一点启东口音。孩童时,我非常喜欢听他讲故事,周末常常缠着他讲,这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给我讲述的“海辽”轮起义时,当时是“海辽”轮大副的爷爷带着船员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中,攀在船舷外趁着漆黑只有一点微弱月光的夜色,将“海辽”轮漆成了英国轮船公司的“玛丽马勒”号。这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大概因为是爷爷心目中整个“海辽”轮起义中最能吸引孩子好奇心的故事桥段,被爷爷反反复复地同我讲述,令我印象深刻。然而,许多年以后,当我真正.看到了关于“海辽”轮起义的相关书籍资料,才真正领悟到了革命的残酷与起义的重要意义。儿时听爷爷讲述的自以为只是轶事的故事,成为了纸上深刻的历史事件,这其中的震撼不言而喻。我看到资料中还写到:大副席凤仪在起义前也一-并向组织托付其家属,万一起义失败牺牲,请组织上予以照顾。原来当时爷爷是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情参加了起义,看到此处我不禁潸然泪下。

小时候爷爷虽疼我,但却从不曾利用其离休干部的身份给予我半点便利。记得我刚考上中学那年,有次恰逢上海数日暴雨,路上积水很深,交通不便。我考上的中学因是寄宿学校,离家很远,而我又带着被子等寝具,大包小包的,十分麻烦。当时父亲想图个方便,就恳请爷爷帮忙派辆小车送我去学校,但却被爷爷-口拒绝了。他说车是派给他公务用的,不是给他的家属便利的。最后父亲只能借了辆三轮车,把我送回了学校。当时只觉得爷爷是个有倔脾气的固执老人,长大成人后才明白爷爷自始至终就是个有深明大义的人,不占用公家资源已经根深蒂固在他的心里。“海辽” 轮起义点燃了他为国为民的思想,自此之后,他从不敢忘。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周年。我的孩子所在的小学也如火如茶地开展了许多学习新四史的活动,孩子放学回家也常常缠着我的父亲讲述革命故事。恰好父亲在整理爷爷的遗物,孩子看到了一张已不再流通使用的五分钱纸币,十分好奇。于是,我的父亲趁此机会和我的孩子讲述了“海辽”轮起义的故事。孩子听后,又在网上查阅了许多关于起义的资料,还拉着全家去了上海航海博物馆参观了关于此次起义的资料展示。这之后,他数次在学校的班队会上以及道法课上讲述了“海辽”轮起义的故事。后来凤凰卫视和江苏卫视就“海辽”轮起义来采访我父亲的时候,孩子居然能对起义的一些细节侃侃而谈,令我惊诧不已。从孩子的讲述中,我能深深体会到他对祖辈起义的敬佩之情,对起义胜利的满腔热情,我想这也许就是海辽精神的传承吧!

202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