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21第十五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中,我校电子信息学院的4组学生团队斩获了全国一等奖1项、初赛暨省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其中,由周永乾老师指导的杨桢、王金福、曹熠程团队以全国第8的优异成绩获得了智能制造工程设计与应用类赛项:离散行业运动控制方向的全国一等奖,这是我校首次在该比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
什么是离散行业运动控制?队员曹熠程介绍:“可以这样理解,比赛就是甲方,我们根据甲方的要求完成物料的收卷等操作。在工业中常见的应用领域就是纸张、薄膜等卷材类物料的生产。”这些专业要求对于当时还是大三的同学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初赛是在7月份举办的,决赛是在11月初举办的,我们队伍从3月份就开始准备了。”队长杨桢介绍道。准备比赛的过程漫长又艰难,但为了共同的目标,三位小伙子都乐在其中。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曹熠程来说,最大的困难在于专业不同,他说:
“我的专业和他俩不一样,他们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而我可以说是‘零基础’。但是通过在网上查阅学习资料,一步步开始学,到了后来我也可以很熟练地参与到比赛中去了。”除此之外,团队面临的另一大难点就是专业软件的语言障碍,王金福说:
“我们用的软件是纯英文的,有一次屏幕下方出现了一行并不明显的英文报错,我们硬是没有发现。回到住处后,我躺在床上突然想起来了这个报错,于是大家马上赶回实验室解决了问题。”
准备比赛期间,正是夏天,为了找到全套设备进行实验,团队经常需要往返多地之间。
“有一次在外地调试设备的时候,我们为了节省经费住在了一个80元一晚的小旅馆。客房比较‘复古’,我们三个人就挤在一个标间里过夜,久而久之我们也习惯了,后来经常去那里住。”
“暑假的时候,我本来想早点回学校做实验,结果刚一到学校,第二天就因为疫情防控封校了,我正好可以在学校里专心学习了。”说到这些苦中作乐的往事,略显腼腆的小伙子们笑得合不拢嘴。
在这次比赛中,电信学院教师周永乾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谈到周老师,小伙子们满怀感激。
“我们能够获得奖项离不开周老师的点拨,他非常鼓励我们参加比赛,他还为我们专门腾出了一个备赛的实验室,他常常关注我们的进度,解答我们的疑惑。”小伙子们说,“对于交通费还有其他一些小开销,周老师常常慷慨解囊。”
将近整一年的艰辛备赛,换来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但杨桢还有些遗憾:“如果我们答辩能够进入全国前5的话,那就是全国特等奖了。总的说来,这个奖项来之不易,希望我的学弟学妹们能在我们的基础上做得更好。”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电信学院的获奖团队正在着手收集汇总参赛资料,以供下一届参考。
小伙子们给自己的团队命名为“长大了上长大”,度过三年多的长大时光,杨桢已经以优异的成绩保送至天津大学,王金福正在积极准备南方电网的笔试,曹熠程获取了保送本校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对于未来,杨桢说:“我希望多学一些东西,学习是一辈子的事。”王金福说:“这次比赛的经验告诉我,学习和吃苦是人生的常态。”曹熠程说:“这次的收获就是要在学习和实践中找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