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学生记者 鄢宇航)近日,《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课程迎来“收官一课”《果品罐头加工》,这一次,他们将要在实验室里自制橘子罐头。通过这一次课程,同学们将学习并初步掌握果品罐头的加工方法。
实验开始,同学们将挑选好的果实放入90℃热水中浸烫,以便更好剥皮。为了保证最优质的口感,同学们需要小心翼翼地去净橘络,平日里大大咧咧的男生们在这个时候也变得细致起来。接着,同学们取配制好的NaOH1%溶液加热到80℃,将橘瓣浸入其中,30秒便可捞出,这一步主要是为了顺利脱去橘子囊衣,从而获得最内核的果肉。
待橘瓣全部被捞出后,需要将其在35℃的水中漂洗数次,继而把整盘橘瓣放置在流水下漂洗半个小时,而且需要时常搅拌,并不可弄破果肉。正如授课老师刘春艳所说,这一步讲究慢工细活,可谓心急吃不了好罐头。在冲洗过程中,同学们取300g白砂糖和1g食用柠檬酸,搭配700ml饮用水熬制糖水。半小时过去后,同学们将整理好的橘瓣放入消毒过的玻璃罐中,再倒入适量糖水。最后,只需将剩下的排气、封罐和杀菌步骤完成即可获得一罐色香味俱全的橘子罐头。
“轻轻挑起一颗果肉放入口中咀嚼,瞬间就有爆浆的感觉,口感很奇妙!”
“糖水也好好喝,酸酸甜甜的,根本不输市场上销售的橘子罐头。”同学们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给予一致好评。授课老师刘春艳介绍说,虽然这门课落下帷幕,但是对于实验课的创新,我们一直在路上。课程组将进一步探索,根据学生们的反馈并考虑实际情况,对课程作出进一步升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