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江大学 - 《长江大学报》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版选编我校劳动教育相关报道,集中展现长大学子的劳动教育成效。

夏日捉虫欢乐多 他们这样做昆虫标本

2021-11-30     浏览(124)     (0)

学生记者 张浛玥 摄

本报讯(学生记者 鄢宇航)夏天的野外是什么样的?哪些昆虫出没较多?会不会发现新的物种?今年夏天,烈阳伴清风,虫飞应蝉鸣,农学院植保专业大二的学子带着制作昆虫标本的任务去到八岭山森林公园,对这些问题一探究竟。

在大山里徒步行进,路面通常陡而窄,一部分同学举着捕虫网,提着工具袋,另一部分同学则走在队伍前面探路,时刻留意着昆虫出没地带。有时候,遇到突如其来的山雨,坑坑洼洼的路面积起很多泥水,同学们便卷起裤腿,彼此帮忙撑伞,小心翼翼地跨过。时而头顶烈日,时而遭遇暴雨,虽然过程有些艰难,但同学们都乐在其中。

夜幕降临,正是又一波捕虫的高峰期。为充分利用昆虫趋光性,老师带着同学们支起白色幕布,点上几盏明亮的灯源,仿佛身处皮影戏演出现场。大家围坐在一旁,静静等待着寻光而至的昆虫们。没过多久,幕布上便附着了形形色色的“斑点”。同学们眼疾手快,捉下昆虫,随后放入装有乙酸乙酯的瓶子,最后收入三角纸包中带回营地。

在野外探索的过程中,老师常常将大家收集到的昆虫集中放在一起,带领同学们进行基础辨认,从“界门纲目科属种”到不同类型昆虫的生存习性,师生们一起交流探讨,既巩固专业知识,也为下一步的昆虫标本制作填充理论储备。

回到学校实验室后,同学们先将所有昆虫放置于零下20℃的环境中进行冷冻,这一步主要是在不破坏昆虫原有形态的前提下,起到杀菌消毒作用。接着,大家便采用蒸汽还软方法,将冷冻后的昆虫恢复大自然中的正常形态。同学们主要以制作针插标本为主,那么这时便需要用到细针和泡沫板了。大家用一根根细针插入泡沫板将昆虫整体固定,遵循“对称”

“自然”等多种原则,合理按照不同昆虫各自的形态构造进行设计。最后一步则是在烘箱里放置1周,取出后整齐排列进展示盒内,便可得到一盒盒精致的昆虫标本了。

据了解,这些实践活动属于《普通昆虫学》课程设置内容,每年安排野外实践1周左右,足迹已经延伸到湖北神农架国家公园、宜昌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多地。正如授课教师李传仁所说,同学们在大自然里寻找书本答案,在劳动实践中体会知识乐趣,这样的教学过程更生动,留下的记忆也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