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报》

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辉耀千秋的逻辑理路

作者:赵玉英 张慧春    
2021-11-10     浏览(78)     (0)


中国共产党百年史, 是一部史诗般的激荡史,是一部聚民心的团结史, 更是一部辉耀千秋的奋斗史。站在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对于探索中国共产党为什么 “能” 、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 “行”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 “好”三大命题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发展的逻辑理路, 更加坚定了对党领导一切的自信, 坚定了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是正确的。

一、 信仰—— 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

中国共产党并不是偶然诞生的, 其领导地位也不是自诩的, 而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性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和信任, 是因为其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三大特质, 即中国共产党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 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

1.中国共产党有崇高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 对某种思想、 理论和事业所持有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也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 就把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作为最高的理想信念,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是共产党人能够经受住任何风险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以深刻的历史规律认知为积淀, 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虔诚笃信上。在革命战争的年代, 无数的革命先辈和志士仁人以他们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和精神深度诠释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 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红军战士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 克服了超出人类生理与心理极限的挑战。在和平年代, 许多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胸怀伟大理想, 坚定真理信念, 为党和人民的光辉事业无私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中国共产党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1917 年, 俄国的十月革命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行传播与推广的序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奠定了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唯一正确的道路。在中国, 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传播的过程, 而在五四时期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的传播。共产党人李大钊把 《新青年》 六卷五号编辑为 “马克思研究” 专刊, 北京 《晨报》 副刊也在其指导下开辟了 “马克思研究” 专栏。同时, 马克思学说研究团体也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写在鲜明的旗帜上, 并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和大众化, 不断探索, 逐渐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 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顺利、 正确发展提供了科学的、 严谨的理论指导。

3.中国共产党有先进性和纯洁性

正因为中国共产党自身保有先进性和纯洁性, 因此中国人民才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和信任共产党。共产党成立之初虽然人数较少, 但是它有世界上最科学、 最先进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它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共产党的利益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 是中国人民的利益, 是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具有自己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党的七大概括为三大作风, 即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作风、 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中国共产党无论经历多少风雨, 其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从不动摇和更改。

二、 伟业—— 中国共产党开创和推进的宏伟基业

经历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再加上旧社会腐朽的封建统治, 中国社会饱经沧桑, 中国人民备受磨难, 觉醒的中国人民逐渐开辟了新的救国图存道路。1921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伟业向世人证明,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斗争精神、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正确的。

1.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以其独有的本质特性决定了, 只有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走向富裕、走向幸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没有中国共产党, 哪有社会主义中国?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哪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始终不能变的。

2.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问题直接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与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共同努力奋斗、 经历千辛万苦、克服千难万险取得的宝贵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扎根于祖国大地,缘起于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奋斗,它能够给人民带来安康, 带来幸福。无论听到什么不和谐声音, 遇到什么艰难阻力,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根本问题不容置疑。

3.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 我们党根基在人民、 血脉在人民, 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正所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胜利, 进而成功建设社会主义,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根本原因就是, 中国共产党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爱戴。

4.必须坚持斗争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是离不开斗争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与压迫在中国人民头上的 “三座大山” 进行斗争, 取得了 “站起来” 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势力作斗争, 取得了 “富起来” 的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与各种逆流作斗争, 取得了 “强起来” 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 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5.必须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 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中华民族自古便培育了 “亲仁善邻” 的政治理念, 留下了 “国虽大, 好战必亡” 的历史箴言, 也镌刻着 “以和为贵” “和而不同” “化干戈为玉帛” “天下太平”等“和合文化” 特质。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 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三、 攻坚—— 中国人民以实际行动诠释爱党爱国的忠诚本色

2021 年 2 月 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指出, 要发扬老一辈革命家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的革命精神, 发扬共产党人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的奋斗精神。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100 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实现伟大飞跃的过程中, 任何一步都是依赖于伟大的精神所引领。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立党之本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 民族魂, 是始终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在革命战争年代, 正因为有了各民族的大力团结, 才使得革命的火种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不断点燃,才使得革命的力量在最艰难的生存岁月里得以不断增强。古人所说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抱负, “位卑未敢忘忧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 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2.以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奋斗精神是立党之魂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是人民群众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战胜一切强大敌人的持久的精神力量。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船精神、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 西柏坡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 “两弹一星” 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的抗震救灾精神、改革开放精神、 特区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新时代的伟大抗疫精神, 正是这一份份沉甸甸的革命精神更加彰显和践行了中国人民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党和爱国的忠诚本色。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 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品格。

四、 追梦—— 中国共产党的守正创新

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守正创新、 奋勇向前的先进政党。回首过去, 展望未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

1.在守正创新中书写历史赢得未来中国共产党在道路选择问题上的守正创新体现为: 守正, 就是我们的道路选择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创新, 就是从实际出发, 开拓进取, 不断丰富理论与实践,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理论指导问题上, 通过守正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