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正是洪都的秋。温柔的,带着萧瑟的秋风卷起鄱阳湖的茫茫云雾,又轻缓地落下一地金黄。这是近冬的时候,粼粼的湖面澄澈明净,透着寒气。傍晚渔夫纵情高歌,雁阵被寒气所惊扰,声声雁鸣与歌声交织着,随湖水的涟漪层层荡开……
骑马的少年身着青衫,头戴玉冠。青葱的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又含着些不羁的风流,他便是王勃。在这样的秋日里,他几经贬谪后,身心俱疲,欲往趾交县拜访父亲。途经洪都,恰逢都督阎公在滕王阁作宴。他作为初唐四杰之一,必然被盛情邀请。少年气盛,怎能错过如此盛宴,他来到了滕王阁。
鹤汀凫渚,飞阁流丹——滕王阁当年盛景令人目不暇接。金碧辉煌的阁楼中,骚人墨客云集,贤人志士皆至。他们谈诗作赋,饮酒闲谈,觥筹交错,歌舞升平。其中被众星捧月搬围在中间的老者,锦衣玉袍,气度不凡,虽面上含笑,仍威仪不减,此人便是阎公了。在他身旁侍立着的年轻学士,大概是孟学士,也微笑着,但似乎有些拘谨不安。
众人推杯换盏,其乐融融。酒酣之时,阎公兴致高涨,对众宾道:“今日有幸邀得诸位贤才于此,不知可有哪位俊才愿为此宴作序一首?”众人听罢都已洞悉他的话中之意,无非是想让他的女婿吴子章博个彩头罢了,便会意地来回推辞:“小人才疏学浅,恐辱没此等盛宴。”“论文采学识,吾等不及孟学士。”“晚辈学艺不精,不敢托大”……吴子章正欲开口,只听得一个少年声音:“那王某便恭敬不如从命,献丑了。”此言一出,四下皆惊,众人纷纷循声看去,那青衫的少年正执杯饮酒,年纪看上去不过二十左右,脸上的笑容几分直率,几分矜傲,竟是王勃。众人皆是议论纷纷,似是对王勃的直率有所不满,又有些对于他的不屑,阎公脸上笑意褪去三分,但仍道:“那便有劳王郎了。”
与常人不同,王勃写作是无需打稿的,甚至文不加点,浑然天成。他喝罢他的酒,施施然来到案牍前,竟倒头便睡了,不顾旁人是何等惊诧,他似乎自成一方天地。阎公见此,更是加深了对他的不屑。他们只见王勃的怪癖习性,只见他的恃才自傲,却看不见他源自灵魂深处的如炬光芒。也许这光芒,只有他的同类人能看到吧。
秋风渐起了,天色欲晚。正是日暮之时,赤霞如虹,灿灿云霞与湖面交相辉映,融成一片,此时的滕王阁美得动人心魄。王勃眼皮微动,他醒了。不曾犹豫地,执起笔,饱蘸墨,在那雪白的宣纸上挥毫。笔走龙蛇,少年的恣意潇洒一一融入字里行间。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少年的字迹铺陈开来。众人的眼光落在少年的笔尖与纸上,带着审判意味。阎公扫过两眼,只摇一摇头:“不过寻常尔。”然序未作完,少年对于他们的评价似乎毫不在乎,仍专注于纸笔间的一方天地。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序的意境渐渐开阔起来。寒潭、烟波、暮山、殿宇楼阁、江上小洲,被一一描入文中。众人仿佛随他走出了滕王阁,踏入了山水之间,于天地间傲游……阎公虽面上不露,心里怒气已消大半,且对此暗加赞赏。然而少年的笔还未停,此序还未作完。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到此,恰有孤鹜飞过,将众人惊醒。霎时,所有质疑,嘲讽,不屑的言语都消失了,各种赞美充斥着滕王阁,众人的脸上都是钦佩与赞赏的表情,连阎公也不例外,甚至激动得喊道:“天才!王郎殊才,我等难以望其项背!”眼中似有泪光闪烁。
不消说,此序必名垂千古。序已做完,众人又央他再作一首诗,他便作一首《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待众人鉴赏时,辞别众人,回到途中。青衫的少年唇角轻扬,不复之前的倦怠神色,他驾着马如乘风般,青色的背景渐渐隐入云雾之中,再难追寻……
这只是我通过书中的故事产生的遐想,却好似真与王勃相遇了。在漫漫长路上,我看见他的失意烦恼;在殿宇高阁中,我看见他的桀骜不驯;在纸笔案牍间,我看见他的不同凡响……但最吸引我的,是他不谙世事的率真,是他难以掩盖的如金子般闪闪发光的才华。
然而,天妒英才。他就像文坛上一颗闪亮的流星,纵是有千般光彩,万般灿烂,终究是转瞬即逝,化为尘埃。正是二八年华,少年还有多少壮志未酬,有多少心愿未解,无人知晓,只有扼腕叹息。“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谁能想到,他的诗句竟成了他自己的写照。
世间再无王子安,何人再序滕王阁?
在滕王阁上空,日薄西山,天色欲晚。云雾凝而不动,似轻纱般将翠色山陵笼罩,澄澈湖水映照着灿烂云霞,仿佛天地都浸透在这暮色中,好一幅壮阔的山河社稷图。当年的盛宴已逝,只剩滕王阁在此地伫立,眺望那千年的秋景。它是否记得有那样一个少年曾为它提笔赋词?它是否感慨,物是人非,沧海桑田,往事不可追回。若它能言,亦是流着泪罢。是滕王阁给了王勃作序的灵感,而王勃也令滕王阁名传千古。
我凝望着滕王阁,恍惚中仿佛看到了王勃恣意的身影……我终于明白,王勃,仍活在我心间,如此真实,如此鲜活。“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他的惆怅也令我伤感;“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他的无奈也使我叹息。
也许,在漫漫长路中,我能再次与他相遇。到那时,我会与他斟一杯酒,对他说:“愿你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