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以理想为船 用毅力做桨

——专家型政协委员马来平的“精神密码”

作者:钟倩    
2021-11-03     浏览(206)     (0)




  “用理想统帅一生中的一分一秒。”品读《马来平学术资政文存》,我从中感受到理想的力量和为民的情怀。作为省市政协委员、省政府参事、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马来平教授忠诚履职,资政建言,又著作等身,桃李天下,他的身上兼具委员的责任、学者的风骨和大儒的底色,给人以殷殷教诲和启迪智慧。
  这本书收录马教授的政论、时评、建言,全书共分为心得体会、文化漫笔、政治短论、资政建言、受访答问等五部分,行文不枯燥,建言有温度,漫笔不拘束,评论见知著,我从中体悟到一位老政协委员的家国情怀和高尚情操,聆听到一位知识分子的肺腑心声和灵魂独白。就像济南市政协副主席毕筱奇在出版发行座谈会上所评价道:“在为当代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服务、为整个社会发展服务方面,《马来平学术资政文存》是一部高价值的作品。凝聚了一名老政协委员多年来极具建设性的政论、时评、建言,‘言’值高,思想性强,体现了政协委员履职担当的本色和风采,反映了马教授把参政议政、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浑然融于一体的高超境界和人品思德,尤能给人以价值引领和精神钙质。”
  或许有人会质疑,在今天,读这些政论有何用途?在《斑斓志》中,著名作家张炜以苏东坡的策论、奏议为例,已经给出答案,说他立论精当、远见卓识,“苏东坡恰恰是在洞见和思辨中,展现了独特的价值。如果今天耐心通读这些文字,将它们一一还原,就会在数字时代的文字沙尘暴里化为一处处绿洲,让我们享受难得的风景”。可见,文论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我认为它既是“思想景观”,也是“精神高地”。那么,马教授的资政建言是如何取得瞩目成就的呢?他的精神密码又是什么呢?阅读过程中,这两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
  用两句话概括马教授的人生历程,那就是左手学术,右手资政,两者并不矛盾,又相得益彰。马教授出身农家,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五年,当过生产队队长。17岁那年,他在笔记本上写下誓言:“一个人,生要生得有价值,死要死得有意义”。他为自己立下三条要求:“用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读社会这本书,进行社会调查;有一个棒棒的身体。”当年下乡期间,他嗜书如命,废寝忘食,白天生产劳动腰里揣着书,休息时间聚精会神读书,晚上回家点灯夜战看书,晚上和阴雨天更是他读书的好时机。有一天在生产队屋里,他一下午读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两卷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那个时候,他对山东大学文史哲专业心向往之,用钢笔在方桌面上写满了“文史哲”三个字。那个时候,他被毛泽东在湖南师范学校立下的誓言深深触动心灵,“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理想的种子就这样不经意间播种,从此一发不可收。大学里他被分到半导体专业,他从不抱怨,坚持“双专业”路线,课内学好专业,课余自修哲学,全力以赴投入理论研究。深入读书,精通专业,这为他以后踏上学术之路打下很好的精神底子。毕业后他主动选择到高校工作,先是被省委下派农业学大寨工作队一年,回到学校机关干了两年行政,后来进入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与其说是天赋和勤奋造就他的学术生涯,不如说是心怀理想和持之以恒成就他的奋斗之路。
  全书有两个关键词,“理想”和“毅力”。马教授最看重的是坚持,最强调的是毅力。倘若说理想是帆船,那么毅力就是木桨,助他一臂之力,抵达事业成功的彼岸。在他眼中,毅力是心理忍耐力,毅力是善始善终,“做任何一件应该做的事,都能够从头做到尾”。当年马教授的邻居在县文化馆工作,他请邻居帮忙借了一套清人王尧衢注的十二卷《唐诗合解》线装书,答应一星期内必须归还。他拿回家后日夜不停抄写,累得头晕呕吐,一度想要放弃。最终,他克服外面吹喇叭办婚事的诱惑,密密麻麻抄了两大册笔记本。这一点,与朱德发教授苦读史书,曾把自己反锁家中,为了节省时间,发明“暖瓶焖饭”异曲同工,都是自我磨练。从此,他轻而易举地就能做到持之以恒了,二十多年来走到哪里都坚持做自我按摩操,可以说,毅力就是这样炼成的。一旦形成良好习惯,一个人就会迸发出超乎寻常的精神能量,无论三尺讲台,还是政协舞台,他都始终如一。这样就不难理解马教授的精神密码了———“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惟理想者成,惟恒久者胜;这样也就不难理解马教授的履职成绩单为何“亮眼”了———国之大者,为民爱民。他先后在国务院、省市地方会议上发言,上到建议设立山东科学技术普及奖,下到教“小巷总理”如何管理社区,他始终心系民生,与群众打成一片。
  作为青年政协委员,这本书让我提境界、拓思路,找到资政建言的学习典范和深耕学问的精神楷模,感受到协商民主的力量和光芒。从为农民工发声的两份提案,到儒学与科学的相容性,从薛凤祚思想研究、麒麟文化、山大精神、海洋科普,再到协商民主若干认识、参政议政走进e时代,以及房地产业结构、信息发布机制、和谐社区建设、高级技工培训……涉及面广博,含金量极高,参考价值大,点点滴滴,皆是与社会大局相向而行,与群众同频共振,从而产生良好的溢出效应和公益效应。马教授以政论践行委员责任使命,见证改革发展脉动,同时也循循善诱传递“独门秘籍”,也可视为马氏“履职启示录”。他强调群众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尖锐地指出有些领导干部的思想误区,做事马马虎虎,调研蜻蜓点水,“他们不懂得,即便是真正的精英,其生长的土壤也是群众,割断与群众的联系,他们的智慧之花必将枯萎,所谓的精英也只能说可怜的孤家寡人,甚至什么也不是”。这与他多年来倾心与群众打成一片,关爱帮助农民工密不可分。他倡导大力弘扬政德文化,把高青县唐坊镇建设成全国《尚书》政德文化教育基地;他倾囊传授参政议政捕捉问题的“游击战术”,结合鲜活案例分享经验,即要捕捉那些小而关键,且能下沉到点的问题,捕捉那些易于扬长避短的问题,令人受益匪浅。
  “半部论语治天下,十种经典傲学林。”马教授倡导熟读经典,更是政协委员的基本功。他不仅自己读透经典,融会贯通,也是这样要求研究生的,开学前列书单、提要求、鼓励学生善于榨取导师时间讨论,并告诫他们:“一个专业工作者,只要精读了一定数量的经典著作,就可以在同行面前直起腰杆,有了底气”。这是怎样的学高为师?又是怎样的亦严亦慈?马教授将学术和资政有机结合,让象牙塔里的学问走向了十字街头,而他的学者风范和为民情怀无疑为参政议政注入一股清风,让人耳目一新,涤荡灵魂。
  书中有段话令我深受启发,“所有的鸟儿都差不多笨,大凡比较聪明乃至被人称为天才的人,都是养成了注意力随时可以高度集中的人。从结果看,有成就的人就是天才;从过程看,所有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笨鸟”。这是马教授的现身说法,亦是宝贵经验。
  《马来平学术资政文存》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精神启示录。这本书出自济南市政协组织出版的《新时代济南政协文史丛书》之一,如实记录了一位专家学者型老政协委员的履职心路,彰显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性功能,传递出新时代政协人的理想抱负和家国情怀,给人以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激励大家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的道路上勇攀高峰,永不停歇!
  (作者系济南市天桥区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