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用生命影响生命,辅导员不是具体学科知识的传授者,却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师者。一个人的工作和一群人的青春,守护、引领、陪伴……让我们一起在长大辅导员的故事中感受辅导员的价值。
用心守护 不负使命
“不忘初心,七年坚守;时光飞逝,牢记使命。”在今年的辅导员素质能力考核比赛中,汽车学院辅导员郑文捷讲了这句话。今年是她做辅导员的第七个年头,七年时间,她用心呵护每一位学生,即使每年带几百位学生,也能清楚地叫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来。她将自己的职责总结为:春风化雨般的关心,又旗帜鲜明地坚守原则。
在郑文捷的办公室里,每天都有被叫来谈话的学生。今年有位因挂科被降级的学生,一入学,郑文捷就把他叫到办公室里帮他分析挂科原因,还把他安排在办公室做学生助理,让他有时间就来办公室学习,还时常去他桌子旁监督学习进度。当学生因为高数学不懂哭泣的时候,郑文捷找到班里学习较好的学生问:
“高数有技巧吗?你能不能教教他?就算每个人的方法不一样,你告诉他一个窍门也是好的。”9月10号那天,学生照常来办公室学习,离开时走到门口边又退了回来,悄悄地在郑文捷耳边说了句:“老师,教师节快乐”!那一刻,郑文捷觉得当辅导员值了。
汽车学院2021级的司乔宇对郑文捷的一句话印象深刻:“我是给你们服务的,你们有啥问题都可以问。”在司乔宇心里,郑文捷是个很细心的人。她会仔细填写自己的问卷并提出可行建议,她会在自己请假多次后发现异常并帮助解决问题。10月4号晚上,正值国庆放假,司乔宇从外地回校,返校前在系统点了“返校申请”,“其实当时已经做好睡酒店的准备了,但没想到,老师立刻就同意了,还半夜打电话叮嘱返校需要的材料。”
身为一名辅导员,郑文捷对学生不止是春风化雨般的关心,还时刻牢记坚持原则,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一入学,司乔宇就希望能尽快入党。但听说入党申请书要写5000字,他有点慌了。他去问辅导员写多少字合适。郑文捷告诉他:态度真实、诚恳是关键。司乔宇开玩笑地说:“听学姐说写5000字,我差点把自己送走。”
“当时,我是想活跃活跃气氛,不过老师没接玩笑话,倒是严厉地说道:‘就你这点出息,入什么党。’当时自己有些被吓住,但郑老师那个时候的形象确实很高大。”司乔宇回忆道。
入职以来,郑文捷共送走了两届毕业生。她常把自己的工作比作播下一颗种子,“无微不至地照顾,看它成才,这就够了”。看到学生在自己的引领和培养下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郑文捷觉得一切都值得。在培养的这么多学生中,23 位国防生令她记忆深刻。国防生除了日常学习,早晚还有训练,以至于一上课,班级就睡倒一大片,严重影响课程成绩。为了能让学生顺利毕业,郑文捷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国防生和地方生集体自习,并住到一起,一个地方生必须带一个国防生的学习。在地方生的“陪伴”下,所有学生顺利毕业。毕业时,国防生们将自己的肩章和帽徽都送给了她。后来,郑文捷才知道,对军人来说,这代表着:我会用一生守护你。
看到自己的学生去戍边、去做武警战士、去山里支教,一个个成为了有用的人,郑文捷时常能感受到希望,学生的幸福便是自己的快乐。
思想引领 照亮征途
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杨帆说:“思政工作是辅导员的主责主业,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做好价值观念的引领。”在2021年长安大学辅导员素质能力考核比赛中,杨帆获得一等奖,并同时获得优秀典型案例单项奖和优秀思政公开课单项奖。
身为辅导员,他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不是简单的红色宣讲,而是一堂堂“爱的教育”课。思政公开课比赛上,杨帆讲述的课题是:爱·拼才会赢。他希望教会学生爱自己、爱学校、爱祖国,并为此去拼搏奋进。
“爱自己是第一点,爱自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接纳自己。”杨帆介绍道。杨帆处理的第一个心理危机问题是一位因学业和情感问题处于抑郁状态的学生,因为没有经验,有时一天找学生谈话十几次。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走出来,杨帆不断关注、沟通,了解他的情况,也举办了各种集体活动给予他帮助。在接触过程中,杨帆发现了学生的优势学科,积极引导他参加竞赛,一步步地帮他树立了信心。第一次接触学生的思想问题,虽然慌乱,但还是担起了责任,在摸索中找寻方向。今年是杨帆工作的第五年,接触了上千名学生的他,依旧坚持用“温暖的爱”开展工作,引领着学生。
“爱自己是第一步,爱学校能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进而才能专注学业。”杨帆说。他会为学生讲长安大学的故事,讲优秀校友的故事,引导学生专注学业发展。
入职五年,杨帆从不把思政工作停留在思想引领方面,他更加关注学生在树立思想后的实践。长安星火宣讲团就是他为学生打造的一个实践平台。他依托陕西省爱国宣讲联盟创建了属于长安大学自己的宣讲团,同时结合学生思政学习特点打造了长安大学“思政文化教育节”,深入开展了“四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公开课大赛等一系列思政文化推广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 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刘雨婷是宣讲团的一员,“在宣讲团中,如果我们有什么想法,杨老师都会帮助我们去实现。刚开始组建的团队管理起来并不容易,怎样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将每个人的专业特色和所讲内容结合起来、怎样搭建组织框架,这些都是杨老师和我们慢慢摸索出来的。”长安星火宣讲团在点滴中慢慢成长,如今已在陕西省大中小学、乡村基层开展多场宣讲,覆盖上万人次。
接下来,杨帆准备去参加陕西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他希望通过比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度过大学生活。
陪伴前行 一起成长
运输工程学院辅导员金振广和未来交通学院辅导员刘志兴分别在 2020 年和 2019 年入职长安大学,他们做辅导员不过两三年。在辅导员的岗位上,他们既是老师,又是学生。陪伴、倾听是他们最常做的事,“新手上路”,哪怕要绕弯,他们也尽自己所能站在学生需要的地方,陪伴学生前行,与学生一起成长。
金振广 2020 年 7 月份入职,那时正值疫情。8 月 28日,是学生开学报道的第一天,也是金振广入职以来首次接触学生。那天他起得很早,害怕学生提前报到进不了学校。当他走到校门口时天还没亮,一个人影都没有。疫情期间,一些学生被隔离在教师公寓,金振广每天都去和他们聊天,问他们想吃什么菜,给他们送过去。刚入职的他不了解学生,不知道学生的需求,他就像朋友一样陪在学生身边,让学生开心时能分享,沮丧时能倾诉。学生们常说他“比高中班主任管得还宽”。他的妻子也时常会埋怨:“你陪学生的时间比陪家人的时间还多。”
刘志兴是活跃在长安大学表白墙上的辅导员,时常有学生发他的表白贴。他第一次出现在表白墙是因为一个蛋糕。2020年的新生开学季,为了缓解大一新生初入大学的焦虑和思乡之情,刘志兴花了一天时间给一百多位同学手写了明信片,同时他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惊喜——一个写满学生名字的蛋糕。入职后,学生的每一件事他都积极参与。有次学校举办纪念“一·二九”合唱比赛,学生因为学业压力大,参赛的积极性不高,刘志兴和学生干部一起动员、一起找排练场地、顶着寒风等学生排练完回宿舍。决赛获得一等奖时,他激动得在大礼堂跑了一圈。他说:“很久没有这种成就感了,这种成就感是属于集体的,是我和学生共同努力取得的。”大学校园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刘志兴认为每个学生都是鲜明的个体,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走自己想走的路。作为引路人,他会一直陪伴学生,共同踏歌前行。
迎接青春火种,又参与、影响着学生的青春走向,一届又一届,辅导员的价值使命永恒,辅导员的故事未完待续。
(王贝贝 马心雨 何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