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潍坊学院 - 《潍坊学院报》

坚守思政课育人主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记我校第一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团队

2021-10-13     浏览(751)     (0)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团队2017年获批首批山东省高校大年式教师团队。该团队大力弘扬和践行“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黄大年精神,引领和辐射我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教师,坚守思政课育人主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心有大我 胸怀祖国
  该团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团队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以德立研,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品德高尚、淡泊名利、为人师表,广受师生好评。团队成员基本是学校优秀教师或优秀共产党员,其中刘勇为“山东高校科教兴鲁先锋共产党员”,魏晓笛是潍坊市“三八”红旗手,楚爱丽是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和省优秀教师,赵纪梅、楚爱丽、高海杰等多位教师被评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
  该团队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真正做到“大思政”教育。刘勇、魏晓笛、赵纪梅、王幸平、赵允福、张子林等分别担任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聊城大学的兼职导师或合作导师,已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积累了许多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经验。4位教授均为本(专)科生上课,张子林、高海杰在全省第二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楚爱丽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倒逼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可行性探索》获省教研立项、刘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获批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赵纪梅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创新机制研究》获批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魏晓笛被评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6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山东省本科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和山东高校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带头人;2019年,张子林、高海杰分别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展示活动二等奖,两门课被评为山东省一流在线课程。2020年张子林主持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获批全国一流在线课程。2021年,有两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金课,孙安忠获得省级教学比赛特等奖,温洪玉获得一等奖第一名。
敢为人先 开拓创新
  该团队成员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社会发展,承担国家或地方重点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研发任务,取得明显进展,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较好的发展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董礼、王幸平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吕学山、赵允福、王幸平、祝利民、张淑珍、邹丽萍、赵纪梅、高海杰等获得省部级项目36项;出版学术著作22部、CSSCI来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8篇;团队获市厅级及以上奖32项。团队教师每年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培训达20余人次,其中全国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讨会12人次;每年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学或举办学术报告5人次,2016年以来,共举办“纪念马克思诞辰198周年暨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发展研讨会”等5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和教学研讨会。
知行统一 甘于奉献
  该团队注重科研成果转化,突出社会效益。吕学山、楚爱丽、高海杰、董礼、侯国亮等均为潍坊市委讲师团成员,为潍坊市的理论宣讲作出积极努力。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宣讲近200次,现正进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的宣讲。多名团队成员为潍柴党校签约讲师,承担潍柴党校的教学科研任务。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推动潍坊市大中小幼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工作,为潍坊教育事业出智出力。团队积极开展专家咨询和承担公共学术事务等方面的工作,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以及海洋生态文化的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理论研究和基于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经验的实践研究)等方面成果突出,刘勇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关键问题研究》获山东省领导陈光同志书面重要批示;刘勇的《潍坊市新常态下开放发展布局研究》、吕学山的《寿光市东斟灌村民主自治模式研究》获原潍坊市委书记杜昌文批示,承担完成的《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诸城南湖实践经验解析》被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杨东奇作出肯定性书面批示。
团结协作 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团队共有15人组成,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博士学位人员7位、硕士学位人员7位;职称、学位、学缘、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刘勇作为团队主要负责人努力做好规划、组织好团队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魏晓笛、吕学山等骨干成员科研目标明确、发展思路清晰,注重学习共同体建设,形成了老中青传帮带机制。团队建立了更加开放的人才访学制度和访学条件,努力加快高职称队伍建设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加快硕士生导师培养,鼓励团队成员承担外校兼职硕士生导师或合作导师工作。建立教师团队成员进入和退出机制,根据团队主要成员各自取得的工作实绩进行调整,能者上、庸者下,能者进、庸者出。团队充分利用山东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魏晓笛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潍坊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潍坊市舆情研究基地和潍坊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中心、国外马克思主义等教学科研平台,持续提升团队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赵允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