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早晚凉。午后烈日当空照,汗湿衣襟检修忙。“我先上,让我来.....”此起彼伏的声音在他们之间回荡,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他们从不退缩,因为,有个承诺要兑上!
吴鹏:你用力拖拽的不止是一个吨袋,更是一份努力兑现承诺的担当
“哎哎哎,你别把我衣服上的党徽也洗了!”化工生产部化工区三班副班长吴鹏从爱人手中拿回换洗工作服上的党徽,工整地别在新穿上的干净工作服胸前。
从今年6月底公司下达“重开三胺”的指令后,他就立刻带“兵”冲上了三胺自主检修的“战场”。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新旧两身夏季工作服就跟着老吴开启了柱了黑了、破了、洗了、缝了、又穿上了的加速“老化"模式。长时间暴晒,让老吴的皮肤更黝黑了几度,每次在现场见到他,身上最亮眼的永远是胸前那枚闪亮的党徽。
吴鹏告诉记者,他对这枚党徽有个承诺:“当我成为党员的那-一支起,我就承诺好好佩戴它,让它时刻提醒我:做任何事,都要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称号!"
听吴鹏讲话就能感觉到,他性格里带着一股子“倔”劲。他是同事们眼中的“工作狂”,“只要是他负责的工作,再大的困难都能拿下来!”
就拿这次三胺检修来说,车间安排班组拆卸、送检阀门,吴鹏所在的化工区三班带头接下了阀门最大拆卸难度最高的一个片区的任务。他带领班组员工齐心协力、加班加点,不仅顺利完成拆卸任务,还将拆下的废旧保温材料收拾得干干净净。
采访中,记者无意间看到吴鹏手臂上有一块淤青,问起缘由,老吴紧张地拉下工作服的袖子说:“没什么,没什么……”
同事们说了才知道,这是昨天下班后,老吴一个人在8米平台上拖拽一袋没有摆放到位的吨袋时留下的勒痕。当时,同事们刚刚下到零米,他不想麻烦大伙再上来抬一趟,就自己动手拖了过去。“第二天有吊车作业,把吨袋放到护栏边上方便起吊。"老吴笑着说。
姜天明,你的承诺,是现场施工人民心里的“定心丸”
“‘老汉’,都快退休了还往这跑呢!”
“哎~‘老汉’到这来就对了,经验丰富啊!"
这位时常与大伙开玩笑的“老汉”,是设备安装公司三胺复工检修项目现场负责人姜天明。今年58岁的他,是一名党龄24年的老党员。年龄大、党龄长,但他心里从不觉得自己是“老汉”。
自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姜天明经历过大大小小几百次检修,多次立功、获奖。41年的职业生涯,姜天明对工作始终兢兢业业、笃行实干,这一次,他又主动请缨,走进了三胺复工检修现场。
面对大伙的关心和担忧,姜天明总是自信地说:“岁数大不怕,因为设安人的精神在这摆着。这次检修时间紧、任务重,辛苦是免不了的,虽然我快退休了,但作为一名老党员,就要吃苦在先,担起这份责任!
检修初期,设备拆卸工作遇到了难题:大部分螺栓因年久失修,无法正常拆卸下来。就在项目部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姜天明的声音又一次给了大家莫大的鼓舞:“三胺检修情况特殊,棘手的问题多,但着急肯定没用,我来带人一点一点干,保证不拖延工期!”
就这样,姜天明对设安公司许下了承诺。他每天早出晚归,时而穿梭在管廊下,时而奔走平台上,——确认细细叮咛 、件件落实。
设备检验检测院党员突击队:你们的承诺,让三胺现场党旗更红
在三胺检修现场,还有一个为兑现承诺而忙碌着的团队,他们是来自设备检验检测院的党员突击队。
这是支由理化科、特仪科、容检科等专业的十几名党员干部组成的团队。出发之际,他们许下了“拆必检检必真,全力以赴为三胺复工提供检验检测支持”的郑重承诺。
然而,这套历经长时间停工的装置,检验检测难度之大、数量之多,让他们]始料未及。加之人员有限,多数人还要兼顾其他生产单位的检测任务,这让三胺现场的工作难上加难。
突击队员们咬紧牙关,迅速根据现场情况调整统筹计划,安排2至3人全天盯在三胺现场,在完成一部分检验检测任务的同时,统计对接当日化工生产部、检维修中心和设安公司人员拆卸待检的设备管线数量和具体位置;待其他人员赶回三胺现场,根据材质、介质、工艺条件等特性展开检验检测工作,力争做到当旧具备条件,当日检测完毕。就这样,大家时常忙到很晚才回到办公室,做出详实的检验检测报告。
理化科副科长张德建是突击队中的一员。每天在现场忙碌的他,对这次检测任务感触很深,“三胺装置检测难度很大、工作繁杂,但让我非常感动的是,所有党员都在第一时间主动承担任务,没有一个叫苦叫累。我觉得,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最好的体现!”
(戴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