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在伦敦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了。当时的英国等西方国家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国是东方落后的封建专制主义社会;一方是工业强国,一方是农业大国,经济不同、文化不同、制度不同,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行?
一、大没落、大动乱的中国渴求灯塔
1840年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西方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侵略战争等,强迫腐朽无能的清政府签订数以百计的不平等条约、章程、专条,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侵略中国,大清帝国没落了。国内,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内忧外患,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国内局势一片混乱。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推翻再复辟,复辟再推翻,中国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毫无方向,在痛苦中奔跑、煎熬。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爱国志士、知识分子苦苦探求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中国迫切需要一种制度、一种主义、一种思想、一种信仰作为灯塔!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同一性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它的普遍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价值。因为真理是不受国度、地域、文化、经济、制度等条件限制的,共产主义不但可以在欧洲上空“游荡”,它可以在整个世界上空“游荡”。
艾思奇曾做过精辟的论述:中华民族和它的优秀传统中早就有着马克思主义的种子。共产主义画卷曾是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思想家共有的向往,老子的“生万物、养万物……不主宰、不占有”就是“公”的意思;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孟子又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正能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行,不是偶然的,是有文化相通性的。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行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陈独秀、李立三、王明等,机械地、呆板地、形而上学地执行共产国际指导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简单套用一般原理,照搬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经验,淮南淮北、为橘为枳。前进的道路上,不是右就是左,或忽左忽右,教条主义给党带来了巨大牺牲和血的教训。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面对东欧剧变,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同志坚定地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发展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面对百年未见之大变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理想,坚定信仰,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四、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行的致胜法宝
民为本思想,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泽被厚土、上下通透、深得人心。古代名吏、圣人、思想家、经书皆有论述。《尚书》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明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等,可以看出中国的古代文明之天下观、民本观,由此还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在中国落地生根具有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生态。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硬核,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奋斗目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政策和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欣欣向荣、开创未来的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潮头,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奉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带领全体共产党员,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
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永放光芒!
(作者系聊城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