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很开心我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较之医护人员,我所做的工作微不足道!”7月20日,因南京突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数百名南工大学子积极响应号召,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一线,而在6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同样一群“红马甲”们也正前赴后继,与狂风暴雨进行着“较量”。
加入志愿服务后,公管1801班王睿纯第一件事就是做市民苏康码转码信息登记工作。后来,因全员核酸检测点缺人,她又先后去了江浦街道烈士塔社区、江浦实验小学两个核酸检测点帮忙,负责扫码录入信息、维持现场秩序。“结束后,我想我还能再干点什么,于是就在社区帮老年居民办理出入卡。”持续工作了7天,每天不间断工作12个小时,王睿纯仍不觉疲惫,“‘党员先锋岗’推动着我想在更多岗位上发光发热。”
“看到社区工作人员为了检测工作,日夜连轴转不能换岗非常辛苦,我便萌生了去做志愿者的想法。我的工作主要是协助网格员通过打电话和发微信,排查和登记禄口机场返回人员的相关信息,并为居家隔离的人员提供生活物资配送服务。”家住江宁区麒麟街道的机械2004杜云鹏没想到,一场因感动而加入的志愿服务,最终也带来了更多爱的传递,“一天下午,在我帮居家隔离人员从快递站拿快递回去的过程中突降大雨,一位停在附近躲雨的外卖小伙看到我穿着红马甲,就好奇地问我在做什么。我如实告诉了他,然后他非说自己顺路,将我送到了隔离人员的楼下。”
在与生命的赛跑中,工商类2005班薛可芗走进了网上救助的“战场”。7月中旬,河南暴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家住江苏常州的薛可芗按捺不住想要帮忙的心,迅速加入“河南暴雨互助防汛救命文档”的在线编辑和维护工作中。“信息收集群”收集求助信息,通过电话或短信进行核实,核实无误后登记,同时向“救援组”发出求救信息,并随时与求助群众保持联系以确保群众得到救援……4天的日夜不息,薛可芗帮助4名群众成功脱困,“看到群众发来感谢的短信,我的内心充满了力量。”
疫情和暴雨都阻挡不了志愿者们的脚步。化学学院研究生党支部近80名党员“抱团”参加江浦疫苗接种服务工作;城建学院2021级新生们把抗击疫情第一线当作大学的第一堂课;艺术学院的同学们以手中的画笔为武器,用艺术的力量为勇气讴歌、为南京祈福;经管学院的同学们积极参与灾后淤泥清理、防汛知识宣传和心理疏导……这个暑假,“红马甲”绽放出最美的青春姿态!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