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鲁东大学 - 《鲁东大学校报》

虽无路可选 但义无反顾

——观《沙僧的逆袭》有感

作者:吴艳    
2021-07-12     浏览(182)     (0)

生活中很多人生路都不能由我们自己随心选择,有些路是迫于无奈,有些路则是承担着责任,还有一些路则不过是趋利避害的选择。但相同的是,不管是哪种路都不会一帆风顺,路途中都充满了荆棘与泥泞,而区别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路途中的艰难,有些人看到的是痛苦过后的希望与阳光,而有些人却只能看到困苦与绝望,认知的不同往往会造成人生结果的迥异。

在《西游记》传统认知中,唐僧悲天悯人、孙悟空无所不能、猪八戒好吃懒做却不失可爱、沙僧任劳任怨但存在感最低。《沙僧的逆袭》独辟蹊径,以沙僧的视角看待取经队伍中的苦与乐,剧中的沙僧常年处于被其他人压迫、欺负甚至殴打的境地,但他从不怨恨,总是抱着一颗感恩的心看待众人,他感谢师傅的出现使他免受万箭穿心之苦;感谢悟空每次在危难时挺身而出;同样感谢二师兄给取经队伍中带来的欢乐。他是一个感情细腻但不善表达的人,他通过记日记的方式记录取经途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他有强大的共情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痛苦,小白龙的郁郁寡欢、八戒的心不甘情不愿、唐僧和悟空偶尔想念家乡的惆怅都被他一一看在眼里、记在纸上。他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唐僧一样,在取经路上义无反顾,也明白取经团队中每个人的无奈与迫不得已,他佛法不精,无法像唐僧一样大彻大悟;他能力不够,无法像悟空一样所向无敌;他也不善言谈,无法像八戒一样逗师傅开心。他只能小心翼翼,尽自己所能帮助每一个人,希望不负这条取经路。

故事的转折点发生在面对强大到无法战胜的敌人时,传说中的太岁背叛天庭,抓走唐僧,营救几乎成了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在强大的力量压制面前,取经团队中开始互相埋怨,出现裂痕。大家各怀心思,其实他们彼此都很清楚,当初走上这条取经路只是无奈之举,孙悟空被佛祖镇压、猪八戒被贬猪胎、小白龙和沙僧犯错被罚,他们都属于戴罪的边缘人物,跟随唐僧成为唯一的可选之路。但当遇到困难时,大家就开始怀疑这条路的正确性,这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当人生路并不是你一开始便认定的那条路时,稍遇挫折磨难,便开始陷入自我怀疑,甚至考虑是否要放弃。但在我们陷入坚持还是放弃的泥潭之中时,还是会有人坚持初心,砥砺前行。当面对太岁这种几乎不可能战胜的敌人时,沙僧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毅然决然前往营救师傅。“这是我沙老三此生最想打的一架。”沙僧留下日记走后众人开始翻看日记,日记平平无奇,都是生活琐事,但透漏着沙僧对众人的理解与关心,这一用心让众人惊觉虽然当初的选择迫不得已,可取经途中“风景”难得,师兄弟几人顿时泪流满面……

“一开始走上这条路,我们的确没得可选,但现在看来这条路也不错。”有人说人生就是一条岔路,如果选错便步步错、满盘输,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自由自在、无所顾忌的随心选择,大多数人都囿于现实与能力,趋利避害,选择也许并不符合自己心中所念但却是最有利的一条路。可这样选择的结果往往伴随遗憾,在路程中遇到挫折与磨难便偃旗息鼓、颓废沮丧,心中不满无限放大,将所有过错都归根于一开始的选择,甚至于自我放弃,尽管世上路千万条,但哪有一帆风顺的?将旅程中的磨难与挫折归错于当初,本身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借口。如果我们一遇到挫折就寄希望于如果,那永远只会在开始与重新开始之间徘徊,无法到达真正的理想与宁静。

生命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换言之,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为寻求一个结果。不要把目的看得太重,那样会错过人生路途中的美景。想要看到旅途中的美景,就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对世间万物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就像影片中的沙僧一样,时刻感恩,将平淡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希望所有人都可以随心而选、无所畏惧,如果不能,那便勇往直前、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