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 / 金融学院 2019 级金融学 王梓楠 图 / 文化与传媒学院 2019 级视传 辜文轩 )

“1948年底,攻克锦州的消息传至西柏坡,等待了整整一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里一片欢呼。同样一夜未眠的毛泽东的脸上却没有多少欣喜,踏着初露的晨曦,他和警卫员缓步走上山顶。太阳就要升起来了,他转过头,喃喃自语:打完仗之后怎么办?胜利了之后怎么办?”这是电影《走出西柏坡》的第一段戏。
电影《走出西柏坡》主要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党开始从农村转向城市、从战争转向建设的紧要关头与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所面临新的严峻考验和抉择。其中最主要是再现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前后天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段历史。而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意味深长地说的那句话“我们的许多同志在枪林弹雨中走了过来,却被敌人用糖衣裹着的炮弹击倒了”,正是该影片的主题和点睛之笔。其教育作用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作为新时期爱国主义影片和反腐倡廉的好教材是当之无愧的。
在导演梁山看来,主旋律影片不仅要有思想性,还要具备高度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才能吸引观众,拥有长久的价值。《走出西柏坡》把毛泽东和耿涛等基层干部放在一起塑造、相互映照,这样的处理方式在过往的革命历史题材中比较少有。同时,影片还采用了一些类型片、商业片的元素,刻画细节、制造悬念,力求出新出彩。当然,这一切的基础还是对史实的尊重。“拍摄前,主创团队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当时,作为一个青年导演,我受到了强烈的革命精神洗礼。”梁山说。
一个有价值的人,应该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追求。这样人生的境界才会开阔,也才能创造出具有丰富内涵的人生。电影《走出西柏坡》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特别是最后马宝山因一时糊涂而差点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并受到了严惩的情节。通过观看这部影片,可以使我们在深思中反省。如果说影片中的“他”——马宝山是在完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的话,那么王宝森、陈熙同、胡长清之流却硬是与国家和人民为敌,做出了“上对不起天地良心、下对不起衣食父母”的伤天害理之举,我们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库尔勒市委书记孙建新同志曾在他的述职报告中说过一句话,“我是党的干部,时刻不能忘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理所当然的要为党的事业、为库尔勒市父老乡亲掏心窝、使真劲、干真事”。一个活生生的人,一番真情实感的话,我不能不感动,因为这一切都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才是共产党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