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为人们所关注,却把最好的青春献给了无边际的荒漠;他们在祖国的最西陲,与自然抗争,从无到有,他们“献了青春,献子孙”,宛若挺拔的白杨,扎根在沙漠之上,汇聚成了一片片绿洲,他们就是兵团人,他们用实际行动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注入血肉与灵魂,在无垠的黄沙里种下一点又一点绿色。
我的家庭没有在兵团系统里,但我生活在兵团建设的城市,深深地被兵团精神影响着,鼓舞着。我一路听着父母的故事,了解着兵团人的事迹,和家乡一起变化成长着。我很骄傲,我是新疆人,我很荣幸,我生活在农一师!
“屯垦戍边”是最初的使命与责任,屯垦兴,则西域兴、边境安。为了“屯垦戊边”的伟业,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无数热血儿女从河南、山东、上海、山西、四川等——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奔赴新疆,走向兵团。从此,岁月给了兵团,年华献给理想,“兵团”成为第二故乡,子女在兵团安家。
这里曾到处是荒漠戈壁,灌木红柳,贫瘠土壤和漫天黄沙,大漠孤烟。而现在,挺拔高大的白杨,天山雪水滋养的农田,一碧万顷的人造水库,拔地而起的城市建筑,万里无云的蓝天......她的美,是垦荒前辈赋予的;她的美,是兵团后代发扬的。
犹记小时候,拿起铁锹水桶,跟着父母去防护带植树造林,我曾经种下的小白杨也长大成了一棵茂密的大树了,替我继续驻守在荒漠中,保护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江泽民曾指出:“长期以来,兵团广大干部职工坚持发扬南泥湾精神,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艰苦创业。这是兵团不断壮大、事业不断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不懈地发扬光大。”是的,在党中央的指导下,从二十一世纪开始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生态先行”发展战略,将“林网化”作为加强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团场、连队采用乔灌草相结合和网带片相贯连的“三线式”造林,将绿色一点一点向沙漠腹地播撒。当风沙肆虐,兵团人永远冲在最前面,“西部边境造林工程”“准噶尔盆地南垣防风固沙基干林建设工程”“塔里木盆地东部绿色走廊建设工程”等一批生态建设工程在兵团人的努力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支撑着几代兵团人不断开拓进取的力量到底是什么?——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在精神信仰的指引下,兵团人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歌!我为兵团而骄傲,我为新疆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