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 - 《泉城医苑》

认识哮喘,揭示误区

2021-05-28     浏览(36)     (0)

本报讯(通讯员 王欣)2021年5月5日是第23个世界哮喘日,今年世界哮喘日的主题是“揭示哮喘误区”。哮喘作为我国第二大呼吸系统疾病,(仅次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已经于2008年被列入我国重点防治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并且写入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十五个专项行动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中。

哮喘是一种具有异质性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可以突然发病,也可能自行缓解;可以“轻来轻去”,也可能“取人性命”。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哮喘患病率约为4.2%。那么广大“哮友”正确认识哮喘,纠正认识和治疗中的误区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让济南市中心医院呼吸科的专家来帮您揭开哮喘诊治过程中最常见的四个误区:

第一坑:“哮喘平时不用管,哮喘发病打打针”

错误!哮喘是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但“此”炎症非“彼”炎症。哮喘的炎症并非细菌性炎症,因此哮喘治疗中抗菌药物不是必需的,除非合并细菌感染时才会使用。因此,不要在哮喘稳定期乱用抗生素!

第二坑:“不喘就不是哮喘”

错误!很多患者认为只有喘憋才是哮喘,实则不然。哮喘患者可以表现为反复慢性咳嗽,通常症状持续超多8周,或者每年相近时间反复发作;也可以仅仅表现为胸闷,不伴有咳嗽,喘憋。这些不典型的哮喘症状往往被大家忽视。因此,如果有超过8周的慢性咳嗽或者反复发作的胸闷、气短,要主动到正规医院寻求医生帮助,以进一步明确是否患有哮喘。

第三坑:“谈激素色变”

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哮喘治疗的一线推荐,它可以直接到达气道黏膜,控制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关键是吸入激素与口服和静脉用的全身激素不同,只有非常少的剂量经过黏膜入血,全身副作用非常少。因此,广大“哮友”大可不必过分担心,更没有必要因为担心吸入激素的副作用而中断治疗。

第四坑:“得了哮喘要跟体育运动SayBye-bye”

事实是,除了运动性哮喘,多数哮喘患者如果接受规范治疗、注意避免环境刺激因素,可以做到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也不妨碍参加一般的体育运动。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加免疫力,从而减少哮喘急性发作,防止病情进一步进展。哮喘患者适合的运动有:散步、游泳、慢跑、瑜伽等,但运动时注意随身携带快速缓解药物,避免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下运动,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和竞争性强的运动项目。

以上关于哮喘诊治和自我管理中的误区您了解了吗?济南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愿为您的“幸福呼吸”保驾护航!


王欣·主任医师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山东省医学会介入分会青年委员,济南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美国国立卫生院(NIH)访问学者。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病,肺部肿瘤,肺血管疾病,胸膜腔疾病等及各种呼吸系统急危重症的诊疗。发表多篇国内外论文,参编论著两部。


殷宗秀·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医疗组长,毕业于潍坊医学院,从事呼吸内科工作25年余,担任医疗组长10余年,曾在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修学习,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参与并成功救治大量危重症病人,如: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重症肺炎、急性肺栓塞、大咯血休克等病人;对疑难病例的诊断有独到见解。2019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参加呼吸康复培训,热心于呼吸慢性疾病的治疗及呼吸康复工作。现任:山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结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济南市医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济南市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防痨协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技术特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重症肺炎、肺曲霉菌病等感染性疾病、慢性咳嗽、肺栓塞、呼吸危重症的诊断与救治,参编著作2部,撰写论文10余篇,SCI数篇,曾获济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