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贵州师范大学 - 《贵州师范大学报》

党建引领 凝心聚力 开拓创新

——心理学院党委

2021-06-28     (0)

▲2021年,心理学院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心理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在学院学科建设、专业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心理学教工党支部入选“全国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0 年顺利通过验收;获贵州师范大学首批“标杆院系”建设项目;“心理育人”成为学校十大思想政治工作育人项目。

一、聚焦党建引领,提升组织育人实效

学院党委加强服务型、创新型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教工支部建在学科上,研究生支部建在年级上,积极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经典诵读、演讲比赛等,不断提升党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心理学教工党支部“全国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通过建设验收、通过省委教育工委首批标准化支部项目建设验收。院党委书记杨建原所上党课《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获贵州师范大学“十佳主题党课”;院长潘运荣获“贵州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志愿者”称号;教工党支部书记罗禹获学校“十佳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心理学教工党支部陈维老师荣获“师德标兵”称号。

二、聚焦中心工作,推动内涵发展

学院党委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心理学学科建成省级重点学科,省级国内一流建设学科,获一级学科博士点。应用心理学专业已建成贵州省示范性本科专业、贵州省一流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在贵州省心理学专业评估中排名第一,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

三、聚焦文化建设,提升学院凝聚力

学院确立“正心、明理、笃学、力行”院训,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院风,坚持党务院务公开,维护师生利益,保障党员和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以“四有”好老师为引领,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工会、团委等基层组织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院风与学风。

四、聚焦心理育人,创新思政工作

学院党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学校心理育人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发挥专业优势,促进积极心理建设,获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组建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导师、任课教师和其他行政教辅人员组成“五位一体”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完善校、院、班、宿舍四级心理育人工作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辅导、咨询与危机干预。连续十五年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活动覆盖面广,参与学生人数多,影响广泛,2020 年获第十五届“多彩校园  闪亮青春”全省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月“关爱生命阳光心灵”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二等奖。

五、聚焦融合发展,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健康服务,探索出了一条服务师生、服务教育、服务社区、助力脱贫攻坚“三服务一助力”心理志愿服务体系,2020年12月“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成立。围绕学校脱贫攻坚“十大行动”,主动对接流动儿童较多的心理建设薄弱校,帮助指导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心理筛查和心理健康档案建设。近五年,与贵州省各地州市教育局、教科所开展合作,帮助指导中小学建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惠及贵州省20多个乡镇、10多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通过承担了“国培”“省培”项目共培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和骨干班主任5000多人。为重庆18 个贫困乡镇心理志愿者开展线上线下培训,为广西、云南、贵州贫困地区教师开展校园和留守儿童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培训,参与人员 3 万多人次。在贵阳观山湖区金华镇、朱昌镇等6个社区参与社会禁毒人员心理健康调试、行为矫正等。2019年与贵州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开展项目合作,出版专著2本,申报校级项目2项。

新冠疫情期间,积极参与全国抗疫心理支持热线,推出抗疫心理科普文章 208 篇,原创文章 67 篇,阅读人数 18777 人,阅读量38408次,出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调适与行为指导手册》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常见心理困扰指导手册》。开展近 4 万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先后受省疾病防控中心、团省委、云岩区教育局等政府部门邀请合作开展疫情防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工作得到了学习强国、贵州省电视台、贵州都市广播、天眼电台等新闻媒体和平台的关注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