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贵州师范大学 - 《贵州师范大学报》

坚持四个“聚焦”
推进基层党建融合发展

——文学院党委

2021-06-28     (0)

▲2021年,文学院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原创诗文朗诵会

近年来,文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结合实际,坚持四个“聚焦”,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融合发展并取得实效。

一、聚焦学习、强化理论武装,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与思想教育相融合

学院党委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理论学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认真组织各类理论学习。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全院教职工政治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党员干部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党员培训班为学习载体,将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作为全院师生员工的精神食粮,强化理论武装,党员政治理论水平不断得到增强,党性修养得到提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得到了上级表彰:1 人获2014年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评2016年“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人2018年被授予“贵州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1人2020年被授予“贵州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入选“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拟表彰对象,1人入选2021年“贵州省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拟表彰对象。

二、聚焦发展、围绕中心工作,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相融合

从大党建视角出发,结合学院中心工作,广泛调动全院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人心、推动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学院党委与行政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学院各项事业不断发展。2013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通过验收;2014年,顺利招收第一批博士生,1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在第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人文社会科学组一等奖;2017年,中国语言文学通过教育部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评估;2018年1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9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实现我校博士后流动站零的突破,1人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实现我校的历史突破,汉语言文学获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立项。党的十八大以来,学院教师获国家社科项目累计100余项,省部级社科项目累计80余项。

三、聚焦主责、结合专业特色,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相融合

学院党委始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引领,把基层党建工作与学生专业发展相融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结合专业特色,以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为己任,通过开展了一系列体现学院特色、贴近学生专业发展和成长需求的主题实践活动以文化人。如:“屈子情·端阳诵”原创诗文朗诵会、“中秋月·墨香情”现场写作大赛、“传承华夏文明·吟咏经典诗篇”诗词大会、“聆听华夏之声·书写汉字之美”汉字听写大赛、“笔墨凝书香·春联送万家”送春联活动、“一院一特色”之猜灯谜活动、“送传统文化进寝室”等。此外,还与校学工部共同打造具有校园特色的、学习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为学日新”栏目,广大青年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其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学院党委组织举办了“百载峥嵘党恩浓,初心不忘文院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原创诗文朗诵会,通过党史学习,同学们围绕主题进行诗文创作,并以朗诵的形式演绎出来,同学们用声音重现百年征程中的英雄故事、光辉历程,对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同学们的爱党爱国情怀,激发同学们对于诗文的创作热情具有重要意义。

四、聚焦质量、勇于探索创新,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与社会服务相融合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单位的先进做法,将本单位的做法推广出去。党十八大以来,学院党委组织所辖党支部与乌当区纪委第三党小组开展共建活动。组织师生党员到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苟坝会议会址、花茂村、天眼、猴场会议会址、甘溪开展党建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师生赴石阡县石坪村——开展“讲村史·看变化·感党恩”主题党日活动,助力脱贫攻坚。组织报告文学创作团队,到石阡县、榕江县、威宁县等地采写脱贫攻坚主战场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例和成功经验。2021年,学院党委与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4校文学院(人文学院)共同举办“永远跟党走”师生主题论坛暨学生党支部共建活动。活动通过播放各高校录制的视频集锦《五校师生党员“云参观”,重走红色革命路线》、师生党员主题论坛、师生党员在线交流、重温入党誓词的形式进行展开,丰富了党史学习教育载体,创新了党建工作形式。下一步,五校文学院将依托学生党支部共建平台,在党史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志愿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度交流,进一步教育引导师生党员了解党的光辉历史、感悟党的初心使命、领会党的创新理论、体认党的精神谱系、传承党的红色基因,激励全体党员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积极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