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车后视镜加装一块智能的“度小镜”,在被划入的“智慧路”上,驾驶员能提前获知前方路口的信号灯状态,调整最佳时速。
上月,位于武汉经开区内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面向江城市民招募了 1 万名智能驾驶“首席体验官”,参与被称作“V2X”的车路协同应用体验。这是武汉继被确定为全国 6 个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首批试点后,国内首次大规模的社会车辆智能驾驶体验。六旬老司机爱不释手“我开车变懒了”
家住经开区金域蓝湾的李友华,是驾龄 20 年的老司机,几年前智能网联驾驶理念刚推出时,他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已非常老练,不需智能帮助”。
“既然在车谷住,家门口的智慧路,干嘛不体验?”6 月上旬,女儿极力推荐,李友华报名参加了招募。6 月 11 日审核通过,他成为私家车参与 V2X 车路协同应用的一名“首席体验官”。第二天,他就在车上装了智能后视镜。
7 日,记者打量老李的爱车,陈旧内饰显示这辆车已是古董级,车辆联入城市网络更无法实现。但装在车上的智能后视镜,已通过连接到中控接口的数据线,实现了车辆联网的功能。
“这个后视镜,让我这辆老车上了网。”李友华感言,虽然经开区内天天都有自动驾驶出租车在路上跑,但智能网联能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是得让我们广大普通车主能够便捷使用。记者问“哪一项功能最好玩”,他说是绿波车速,它可以告诉车主一个最佳时速,让车主尽量避免遇到红灯。老李带记者上车做了一个小实验,先开启智能镜,从东风大道三角湖地铁站开往后官湖大道洪山小学,全程 7.5 公里,途经十多个红绿灯。7日上午 11 时许,按照智能后视镜的建议速度为 45-50 公里/小时,李友华 15 分钟便走完了全程。重复一次,关闭智能后视镜后,同样的路程多耗时2分钟。
“走上了‘智慧路’,我现在开车变得越来越懒了,说明这些新科技确实聪明!”老李说,之前他不屑于了解智能网联,这次当上“体验官”后观念已被颠覆。理工男学生提出畅想 建智能红绿灯来自武汉科技大学的王永琦同学,是此次年龄最小的“首席体验官”。5 年前,家里买了一辆车,那时汽车还未推行智能网联功能,这几年里,他心心念念汽车智能化。“现在,家里的车加入智能网联,不仅提速,还省了油耗!”王永琦称,在 20多天的体验中,他跑了 1000 多公里路程。
“每当驶入示范区内路口时,后视镜上会显示前方信号灯的倒计时,这大大帮助了我的驾驶决策。”王永琦说,如果看到红灯倒计时间很长,他就提前松油门,让车进入怠速,避免因频繁加减速而消耗燃油。
攻读科学相关专业的王永琦,其实是典型的“理工汽车发烧男”。采访中他滔滔不绝说出理想中未来城市的智慧交通场景。
“这项技术产品可以适应新国标红绿灯系统,未来城市会更加智能化,红绿灯根据实时路况,调整每个路口的信号时长。”王永琦认为,终端可以通过 GPS定位,知道车正行在哪个路口,以同步到城市中的 V2X 车路协同应用。同时,他也希望武汉能尽快建新国标红绿灯,能更科学地控制信号灯,缓解拥堵。
王永琦表示,从驾驶者角度来看,汽车接入车路协同应用的优点在于,能在驾驶过程中获取更多有效的信息,提高了通行效率,也能在车主出发前提供更科学的交通规划。工程师对话业内车主 智慧公交来了据介绍,
“体验官”招募第一天约1000 人报名,第十天人数即破万。武汉市民对智能网联交通的热情超出预期,截至目前共有近 2 万人报名参与。庞大的体验群体内,程云湖是专门从事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他也作为一名普通车主参与到体验中。
之前,程云湖对此次的体验就很期待,他告诉记者,上海的 V2X 车路协同应用目前还设置于封闭道路内,但在武汉,社会车辆竟能参与到开放式的交通环境中,这让他喜出望外。
陈功表示,目前已经接入武汉市1600 个停车场的动态剩余停车位信息,为车主提供服务。目前充电桩信息在“度小镜”内置的百度地图中能搜索获知。后续我们将考虑如何让用户能更为直接地看到这类信息。我们也非常重视用户体验,已经进行了一次OTA升级。
据悉,5 辆定制 ADAS 公交即将上线。目前,已经对经开区全域 236 辆公交车加装了车联网终端,实现基于车联网的信息交互和协同控制。相比传统公交车,ADAS 公交的智能化程度更高,欢迎广大市民前来体验试乘。
(孙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