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北石油报社 - 华北石油报

郑景红:巡线,一直在路上

作者:通讯员 陈岭利 雷娜    
2021-06-30     浏览(264)     (0)

夏至,丰收在望。冀中的6月,成片的麦田里埋藏着一条全长3公里的原油外输管线,采油三厂肃宁作业区王一采油站40多口油井、宁50站部分油井以及全作业区21个拉油点每天近500吨的含水原油要通过它源源不断输往王四联合站进行脱水处理,是肃宁作业区的生命线。

多年来,在这条生命线上每天都有一位“石油红”扛着铁锨迈着坚定的步伐沿着管线巡查。踏草丛、走麦地、钻树林、跨沟壕……他仔细检查着管线周围有无风险点、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一步一个脚印地守护着这条输油生命线的安全畅通。他就是王一采油站岗位长郑景红。

对于巡线,也许会有人不以为然:“不就是顺着管线走一走嘛。”其实,苦只有巡线人自己知道。

这条巡线道路一边是车来车往的扬尘公路,一边是麦田里坑洼不平的垄沟,中途要经过两个计量站、三片麦地、四个陡坡壕沟、好几个家禽饲养场和一条杂草丛生的羊肠小路,只能靠徒步行走,连自行车都派不上用场。巡线最难受的要属夏季了,酷热难耐、一路暴晒,根本没有阴凉可蔽,饲养场周围蝇虫乱飞、恶臭难闻,到了青纱帐时节还得钻玉米地,脸上、手上不知要被割出多少伤口。郑景红每天都要奔波往返行走一万多步。若是遇上雨天,道路坑洼泥泞不堪,对于53岁并有腰伤的郑景红来说更不轻松,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吃力前行。他就这样无论风雨、天天往返,从未间断过一天。他那黑里透红的肤色和已被汗渍浸出白边的红工服无声地见证着他的坚守。

日复一日,看似循环往复的巡线之路,却并不是简单而机械的行走。记住路、找到点、做标识,查找漏点、发现隐患确保管线安全是巡线的重中之重,是确保生命线安全的关键。对于这条路上哪里是易漏点、哪处标识有变化、哪处有挖掘动土痕迹、管道上方及周边哪处有村民施工等,郑景红都要一一判断、分析有无异常、排除隐患并进行汇报、记录。这些现场的第一手资料他都牢记在心、了如指掌,更是他的工作秘笈。

进入夏季以来,麦子长势喜人,疯长的麦苗早已过了膝盖,眼看一天天地颗粒饱满起来。可是郑景红却高兴不起来,他的心总是被提得高高的,因为他知道,每到这个时候管线的安全风险就会增加。半米多高的麦子随风摇曳,一眼望去根本看不出管线在哪儿。不能只凭习惯和经验判断,必须从严从细对所有路口、跨沟逐一进行仔细排查。

影响视线的麦田无疑给郑景红的巡线工作增加了难度。巡线时,他既要看好自己的脚下不要踩了麦苗,又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接连数日,责任心极强的他对管线附近100米以内的可疑建筑、沟渠、菜棚都进行了搜索,对所有重点部位都筛查了一遍,用他的话说就是“多看一眼我才放心”。

责任在肩上,行走在脚下,巡线还将一直在路上。这条输油管线上,郑景红留下了一串串坚定而明晰的脚印,而这只是肃宁作业区十七条集输管线中的一条,每条强劲的动脉上都有一位和郑景红一样的管线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