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陕西科技大学 - 《陕西科技大学报》

延安精神赋能思政“金课”建设的思考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岳婷婷    
2021-06-30     浏览(297)     (0)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发出了号召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动员令,其中强调要“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作为革命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极其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用“延安精神”为思政课建设赋能,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自觉成为延安精神的守护者、传承者和践行者,是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进课堂的有效形式,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思政“金课”。

延安精神走进思政课堂教学。延安精神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好、用好、讲好“延安精神”这部历史的教科书,努力把思政课讲生动、讲出彩。从教学内容看,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延安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有众多契合点。在专题化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应结合各门思政课程的具体内容,将延安精神有机融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抗日战争、党的建设等教学专题中,通过集体备课形式,打造一批精品思政教案;通过讴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磨难、考验和奋斗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引导青年学子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从教学方法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会讲故事,讲好故事。思政课教师应广泛搜集资料,在学懂弄通、学深悟透的基础上,用生动鲜活的延安故事讲中国故事,用革命英雄的延安儿女讲榜样力量,用自强不息的延安精神讲使命担当,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讲出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课。

延安精神融入思政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师应充分挖掘利用陕西丰富的党史资源,围绕“延安精神”的学习宣传、研究阐释,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延安时期的革命遗址,借助图片、实物、文献、影像等历史资料,带领学生走近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了解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感受延安精神的魅力所在;创设红色情景课堂,让学生化身“编剧”“导演”和“演员”,以朗诵、歌舞、情景剧等形式创作和演绎延安革命故事,加深对延安精神的理解;组织以弘扬延安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演讲、书画、影展、微视频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参与度。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将延安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震撼,深切感受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与光辉历史,深刻理解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崇高品格,激发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使延安精神真正在学生中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延安精神为思政课培根铸魂。延安时期是百年党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到强、转败为胜的辉煌时期,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核心内容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贯穿于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史进程中,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时代,延安精神所蕴含的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进取的革命品格,能够为思政课建设提供深厚力量。用好“延安精神”这部鲜活的红色教材,发挥革命文化的铸魂育人功能,为思政课增添一抹鲜红底色,引导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魅力和实践力量,提高政治修养,汲取奋进力量,在思政课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延安精神内涵的认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树立家国情怀中更加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自觉将自身成长成才与关注国家前途和民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砥砺品格,坚定信仰,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使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陕西具有赓续延安精神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与文化基因,理应将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作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个特色与亮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以“延安精神”赋能思政金课建设,把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扩大延安精神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有助于引导青少年以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在学思悟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本文系高校思政课“专题化教学、项目化实践、多元化考试”综合改革研究(19BG01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