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浙江传媒学院 - 浙江传媒学院报

陈洪标 :三年手写百米长卷,深情礼赞建党百年

作者:本报记者 罗嘉仪 施展    
2021-06-15     浏览(170)     (0)









  【编者按】我校书法爱好者陈洪标,前不久举办的讴歌建党百年华诞的百米书法长卷展,是一场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也没有邀请媒体的“快闪展”,前后不到30分钟。事后,即第二天开始被嘉兴日报、钱江晚报、教育之江、中国蓝、中国教育在线,以及新华社、光明网和学习强国等20多家媒体报道,陆续转载的各类媒体更多,其中新华社连发两篇稿件,一篇消息稿一篇通讯,当天的阅读量达100多万。为了庆祝建党百年,举国上下都在举办各种活动,可谓与日俱增铺天盖地,为何单独这个“快闪展”会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亮点?无论是开展庆祝活动,还是进行党史学习教育,这都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今特转载“学习强国”发表的这篇文章,以解读这场中国书画展览史上首创的“快闪展”背后的故事。
为了书写《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百米长卷,有位浙江兰溪籍的书法爱好者前后花了近三年时间,试写了近1000米长的宣纸长卷,最终在今年3月份成功创作了一幅长100米的书法长卷。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他以这样的方式庆祝建党百年华诞。
百米书法长卷“快闪展”出引起轰动
5月28日,“陈洪标百名书法长卷展”在浙江传媒学院桐乡乌镇校区的思镜湖广场举行。一幅百米书法长卷刚缓缓展开,就吸引了许多师生驻足观看。大家一边欣赏,一边掏出手机,拍下这难得一见的书法长卷。
  这幅书写《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的百米长卷,出自《浙江传媒学院报》副主编陈洪标之手,共1418行,加上落款共8200多个字,有楷书、行楷、行书、行草和草书等多种书体。“这幅长卷中相同的单字很多。在书写中,我尽可能避免千遍一律,同时采取了按标点符号来断句分行的方式进行书写。”陈洪标说,为了写好这幅作品,他前后陆续花了近三年时间,都是利用节假日和晚上书写的。
  这次百米书法长卷展,改变了传统的书画展览形式,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也没有邀请媒体,而是采用年轻人喜欢的“快闪”方式,不到30分钟就结束了。紧接着是在现场举行“百名师生给党写句心里话”活动。“永远跟党走”“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等一句句话语,表达了师生们的共同心声。
“太震撼了!”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18级汉文2班杜滢蓥、宋兆冉和阮妤,道出了和他们一起参加活动的120多名师生的心声。19级戏文1班的乐筱和余江江说:“从来没有看到这么长的长卷,直接被震撼到了。陈洪标老师抄写的党章内容,也给了我们一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机会。”
  陈洪标百名书法长卷展出后,在学校引起不小的轰动。新华社客户端推送消息后,三小时的阅读量就达70多万。
为什么要书写百米长卷?
陈洪标是兰溪人,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报》副主编,黄亚洲影视文学创作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记协社会监督员、浙江省高校校园传媒学会常务理事。
  为什么会写这百米长卷?陈洪标说:“三年前,我在编40个版的40周年校庆特刊时,产生了这个设想。”
  2018年10月27日,浙江传媒学院举办40周年校庆活动。陈洪标提出了为40周年校庆做40个版特刊的方案,得到学校方面的一致认可。
  40个版的《校庆特刊》从选题策划、布置采写、版面安排、稿件编辑,再到浙江日报照排室做版面、校对、清样,这些具体的工作由陈洪标负责外,他还要负责8个版的对学校历任书记访谈稿件的采写,以及2个版的人物专访,任务很重,时间紧,压力非常大。
“按每个版准备8000字算,40个版,大约32万字,相当于出一本很厚的书了。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我始终认为事在人为。”
  就这样,陈洪标白天处理校报学生记者与校友的联系和采访等琐事,晚上加班编稿排版。在临近举办校庆活动的前两周,他把电脑搬进卧室,把整张床都当成了办公桌。每天晚上折腾到凌晨,实在熬不住了,就眯15分钟。
“因为床上全是铺开的版面小样,怕搞乱,困了就窝在床的一角睡一下。闹钟一响,又起来看版面、校对文字。”
  在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同事的帮助下,这期40个版的《校庆特刊》如期送到嘉宾和校友手中,成为校庆活动的一份珍贵礼物。这期报纸也被同行戏称为“中国校报中最牛的校庆特刊”。
  随后,陈洪标就产生了一个更大胆的设想:三年后就是建党一百周年,自己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做不了其他什么贡献,就写一幅百米书法长卷来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要写百米长卷,究竟写什么内容好呢?我最早想到的是抄写《共产党宣言》,后来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抄写最新版本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书写的文本是2017年版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7年10月24日通过)。陈洪标说,作为一名党员,本来就要认真学习党章,而通过抄写的方式可以在心态、内容和成就感上有不同收获。
千方百计呈现更好的书写效果
确定书写文本后,陈洪标就开始试写。但在书写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党章总纲约7800字,该怎么来布局?”作为书法爱好者,陈洪标平时练习书法,主要以临摹历代名家长卷为主,尤其是书法长卷,完全靠自己创作,难度非常大。
  一开始,陈洪标按照传统书法的书写格式,从右往左,一写到底,中间没有特地空行留白。他发现,这样黑压压一片,视觉效果很差,而且也不利于阅读。
“这不像古诗词,有固定的五言七言和其他句式,断句方便,但是现在这样写,怎么便于阅读?如果用画红圈圈来断句,又势必会让整幅长卷有杂乱之感。”陈洪标思前想后,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这幅百米长卷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在这期间,陈洪标曾把著名作家、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黄亚洲的一首现代诗《渡口,有船靠岸》写成了6米长卷,视觉效果还不错。于是,他想用这种新的书写格式进行尝试。
“如果按照文本的标点符号来断句分行,既可以很好地解决阅读问题,而且在布局上又能形成错落有致的效果,让整幅长卷看起来有种流动感,不再是像之前看起来那么死板了。”
  陈洪标尝试的这种断句格式,就像是分行的竖排现代诗歌。“我认为党章本来就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史诗,写成现代诗的格式正是恰到好处。”
  书写格式确定了,陈洪标还面临一个如何处理相同单字的问题。据统计,他书写的党章总纲部分约7800字中,相同的单字特别多,其中出现30次以上的有62个,100次以上的有12个,最多的一个“的”字多达263次。
“书法讲究的是变化,不但表现在每一个笔画的线条粗细、力道和流畅等方面,还要考虑整幅作品中相同单字的变化,要么是采用不同写法,要么是相同写法而各显其形。”陈洪标想到了“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他在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中,书写的21个“之”字各有其形,无一雷同,千百年来为后人所赞叹。
  陈洪标经过不断的试写,六易其稿,写了将近1000米宣纸长卷。期间,他背着试写的百米长卷,向学校公共艺术教育部的老师、设计学院的设计大咖,以及校外的一些书画家朋友讨教,请他们提意见,从中采纳了不少好建议。
  今年3月,陈洪标确定以行草为主,多种书体穿插,在书风上略显厚重。最终形成了这幅有楷书、行楷、行书、行草和草书等多种书体的百米长卷。
  陈洪标透露,这次只展示了他的第一个百米长卷,今年7月份,还将展出另外两个百米长卷,为庆祝建党百年献礼。(原载2021年5月30日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