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一处景致,到了亭子这里便颇有几分暂缓的意味,难得的是亭子本身并不入主,只是轻描淡写地点缀一番,对于亭外人却是另一番视野了。而于天地一空,山水相映之地,没有纷繁的颜色,亭子常在岸处尽头独自挺立,支起圆方。彼时画幅饱满,意味顿生,苍苍茫茫,亭中人心中意境悠悠,静默不语,嵌于浩大,而心怀无限。
宋代山水绘画,画亭子的地方,定是景观绝佳。看画中人凝视远方,心中便也突然有了阔大之感,然而观画人终究是在画幅之外,看着有尽的远方,生发无尽的思绪罢了。一幅幅山水画,在心中展开长卷,每隔数米,便有一亭,温和而坚定地站在或空旷或繁茂的景观之中,晓烟茫茫而或晴空万里,景致入眼帘,便在心里种下了朦朦胧胧的游亭情结。
最是冬日雪中,心存踏雪寻梅的美好情谊,偶然相遇一小亭,怀着古人的那些心绪,踏着尘世的步伐,走入檐角微微翘起的小亭中。眼中光景流转,雪暮下,有点点新绿,那些点点渲染的绿色,一点点抽离,分枝,展现出细小的脉络,微小的美丽,深浅不一的绿色排布,穗一般的模样,很是温婉。连波春色,泛饮于一缕阳光之中,展现生命的闲适。而梅树在亭边悄然探身,点点微红,生机不掩。彼时画幅中间阔大而苍茫,留下远山和这些嵌在风景中生命的真,冬日里,灿灿的,生机满溢。
亭真是万千景中最简朴而却最意味深厚的地方,这极简精巧的结构,与自然相通,四下可感。亭中之景别致,或许在于它把偌大的风景,框出了最有生机的那一片,若画幅一般,亭中之人只在其间,不管亭外的喧嚣,静心欣赏不同角度的美,这才恍然若梦。
倏忽想起千年前的那场雪夜,不过天上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而“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想想古之心境,古之画作,领会一二,心事收容于亭,我便复我。
曲水流觞,笑谈年岁,醉翁亭间百态生;李渔一处“且停亭”,名源“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且停亭前且停停,一众亭前且停停,事缓则圆,圆则包容;中国园林的美学中也暗含“石面有亭,亭欲朴”的微小细节……然而不止如此,它也是生命的细节,一处饱满而充实的细节,暗含阔大的生命哲学,只是有时并不刻意寻亭而停,而是心有驻步而停,蕴藏无尽。
我心向亭而停,兜兜转转,别离不过一盏茶,往事也便三两句。
(陈潘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