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在出版编辑界中引起强烈反响。他在回信中特别提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大力弘扬并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历经千年而不衰,更是在中华民族屡经战乱和瘟疫过程中,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与繁荣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将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体现,这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指明发展方向。
一、文化自信与中医药期刊出版中医药典籍方书汗牛充栋,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和方法。从古至今,一批又一批尊崇中医药知识和文化的饱学之士,苦寻勤搜,精审校刻,为中医药典籍的保存和文化传承做出了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医药编辑要肩负起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时代使命和责任,就是要将蕴含着丰富哲学智慧的整体观、辨证观、治未病观等中华文化精髓传承好、发展好。中医综合性期刊的编辑是个杂家,编辑部每天都会收到来自于基础理论的、内外妇儿各科的稿件,面对不同的稿件,在审阅不同内容的来稿时,我会把审阅的重点放在论文是否对中医理论有创新性见解、诊治过程是否符合“方从法出、法随证立”辨治原则等方面,对四诊资料不全、辨证思路不清、病因病机论述不明的稿件,我会及时提出明确的修改意见,指出稿件存在的不足。如此基于中医思辨模式的修稿意见,得到了作者的认同,也提高了稿件的编辑质量。正是有了坚定中医药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让我能从容应对内容繁杂的中医论文,更加热爱编辑工作。所编辑的《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在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举办的评奖中连续多年获得“优秀科技期刊”荣誉称号。
二、读经典勤临床,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熟读经典,勤于临床”是做好中医学的传承与创新的必由之路。经典,是中医学的源头活水;临床,是中医学实践性与有效性的体现。熟读经典后再与临床密切结合,能使思维、认识保持常新、活跃,更能增强对中医药的文化自信。时代在变,疾病谱也在变,古方今病不相宜。针对于现代疾病,没有能直接套用的经方,但基于临床的经典学习,会让经方有效治疗现代疾病。自2015年跟师丁元庆教授进行临床实践后,通过读经典、用经方,更是感受到了经典、经方永恒的魅力,如用治太阳中风的桂枝汤系列方治疗抑郁症,用治身热下利的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等,显著临床疗效的取得,坚定了我们对中医药学的文化自信!
当前,中医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机遇,坚持文化自信,我们有信心将中医药期刊办好,将中医药文化传播好、继承好、创新好,从而推动中医药文化在人民健康维护、养生防病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