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鲁东大学 - 《鲁东大学校报》

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活动中话语的百年变迁

作者:俞祖华    
2021-05-28     浏览(173)     (0)

文章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活动的历史演变,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同时,文章也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自身建设、形象塑造和自我革命的重要性,并阐释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创立迄今,已届百年。开展建党纪念活动,成为重温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在建党纪念活动中形成的建党纪念文本,如党的领导人发表的文章或讲话、党报党刊在“七一”前后发表的社论或专稿、各级党史研究机构编撰的资料或著作,成为展示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并使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窗口,成为宣传中国共产党从幼年到成熟、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变的媒介,成为呈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的载体。

(一)

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活动始于共产国际倡议发起的15周年庆祝活动。米夫和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团于1935年12月23日提出包括“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5周年做准备”的“1936年第一季度中国工作计划”,1936年3月致信共产国际提出“6月中,要在中国境内外开展一场广泛的政治运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5周年”。1936年6月23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作出“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15周年的决定”,规定“中国共产党成立15周年的庆祝活动推迟到8月7日举行,以使该活动不与8月1日的运动重合”。1936年7月25日,共产国际主办的《共产国际》中文版第4、5期合刊发表了陈潭秋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等文;《共产国际》8月号发表了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撰写的《中国共产党15周年纪念》一文。

以“七一”作为党的生日并开展纪念活动始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7月1日,周恩来在党的活动分子大会上作了《十六周年的中国共产党》报告。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论持久战》讲演中提到“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6月12日,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党委发出《抗战周年及中国共产党十七周年纪念宣传大纲》,决定7月1日至7日为“抗战周年纪念与中国共产党17周年纪念宣传周”;7月1日,《解放》周刊第43、44期合刊刊出“中国共产党十七周年特辑”。1939年6月30日,《新中华报》发表《中国共产党十八周年》社论中称“‘七一’是中国共产党英勇奋斗的十八周年纪念日”;7月1日,《新华日报(华北版)》发表社论《英勇奋斗的十八周年》。1940年7月1日,《新华日报(华北版)》发表社论《庆祝中国共产党十九周年》。1941年6月,中央书记处发出《中央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提出“今年‘七一’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二十周年”;中央政治局在7月1日发出《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确认该日为“中国共产党二十周年纪念日”,“七一”自此被中国共产党中央确立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此后,每年“七一”尤其是逢五、逢十周年建党纪念日前后,全党、全国各地都要以各种形式纪念、庆祝党的诞生。

(二)

建党纪念文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革命时期,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为纪念建党28年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党的二十八年是一个长时期,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建设时期,刘少奇在1961年6月30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时期,党同中国人民一起主要做了“两件大事”,即“在中国进行人民民主革命”和“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胡锦涛201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称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党为中华民族作出三个“伟大历史贡献”从而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即:“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做了一件事”,到做了“两件大事”,再到做了“三件大事”,“七一”纪念文本根据时代发展推出革命话语、建设话语与改革话语,建构了“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作出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实现三次“伟大飞跃”的宏大叙事。

革命话语:推翻三座大山,完成民主主义革命任务。1922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建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七一”纪念文本的基本诉求。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从反帝反封建发展到“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相应地“七一”纪念文本的革命话语从挖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发展成为“推翻三座大山”。

建设话语:进行三大改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中国成立前夕,已开启从解放全中国到建设新中国的话语转换。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强调:“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建国初期的“七一”纪念文本适时地将话语重点转换到国家建设尤其是经济建设上。1950年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整顿党的工作作风,改善党的组织状况——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九周年》,社论指出:“中国共产党现在面对着的巨大的中心任务”“就是使从长期战争中诞生的年轻的共和国得到经济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

改革话语:实现三大飞跃,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开放使全党工作重心实现了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的伟大转移,使建设道路实现了从传统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使国家发展实现了三个“伟大飞跃”,它与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道,成为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之一。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性事件,它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三)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自身建设,重视政党形象塑造,重视进行党的自我革命。因此,建党纪念文本在关注国家建设、关注人民福祉、关注社会革命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以建党纪念为契机,大力推进党的自身建设、党的形象塑造、党的自我革命,推进党的历史定位转型。

党的自身建设: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抗战时期的建党纪念文本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毛泽东提出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概念,他在1939年10月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刊物《共产党人》撰写的发刊词中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并称其为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改革开放时期,党与时俱进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习近平在庆祝建党95周年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党的形象塑造:从两个“先锋队”提出到“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形象建构。党一直重视先进性建设,并注意通过纪念文本的宣传,推进两个“先锋队”与“伟大、光荣、正确”的形象塑造。1951年2月18日,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指出:我们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刘少奇在纪念建党30周年的讲话中强调:“我们的党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光荣、最正确的党。” 胡锦涛在庆祝建党90周年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的章程开宗明义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自我革命:从延安时期“整风三风”到新时代的“全面从严治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保持党的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和重要目标。针对中国共产党党内党性不纯现象与损害党的形象言行,党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多个年份的“七一”纪念文本涉及了整风整党、保持党的纯洁性、党的自我革命等内容。习近平在庆祝建党95周年讲话中提出了执政党自我革命思想:“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历史方位:从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转换。随着时代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历史方位也随着发生变化。2004年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三周年》社论,要求认清“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两个根本转变,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一个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四)

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七一”建党纪念文本多把这一原则作为一条基本经验加以阐释与强调。胡锦涛在庆祝建党90周年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他所说的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与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在庆祝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七一”建党纪念文本成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的有效途径。

见证“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纪念文本里毛泽东思想的表达传播。毛泽东思想或类似如“毛泽东主义”“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等概念正是在抗日战争后期“七一”纪念文本里开始使用的。1943 年7月5日,王稼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纪念共产党二十二周年与抗战六周年》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提法。

见证“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纪念文本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阐释。改革时期的建党纪念文本强调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诠释与传播。

见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建党95周年讲话中,要求面向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