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 - 《山西师大报》
闪闪童心
作者:●校报记者团采编中心 任应林

六月的步伐欢快,像孩子们活泼乱蹦的脚丫。
在六月最初的第一天,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甜蜜如花绽放,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令所有的鲜花都黯然失色。
小时候,我们喜欢撒着欢地在田野里奔跑,耳朵上别着的是小而鲜艳的野花,手里拿着的是泛着青的麦穗,仿佛我们就是这自由国度的国王。
田里劳作的老农见了,满眼的宠溺,半世之前,自己也是这无忧的孩童,只不过经历了太多,眼中尽是豁达与祥和;寻声唤人的年轻人见了,满眼的羡慕,自己也刚从孩子长为人父,经历着生活的磨练,心中满是要唤回孩子的不忍;应声前来同玩的孩子们,满眼星光,青葱的年华总是充满美好的诱惑,找到玩伴,心中充盈着无尽欢喜……
如今,那闪闪的童心早已成为这喧嚣世间的珍宝,但或许我们可以从诗中来找寻它。
潇潇暮雨,村中小路,悠扬的笛声响起,哒哒的牛蹄踏地声和着,小小牧童回答着行人的疑惑,用充满稚气的小手遥指着不远处杏花村,无忧世事,乐于天性的他令人着迷。
也有孩童,在草色葱茏的原野上,奏起了笛子。暮色将至,劳作了一天的他,无牵无绊,自由自在地躺下来欣赏月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他独有的安然与恬静。
更有甚者,悠然自得、天真活泼的小牧童不知世间还有“忧愁”二字,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忽然,树上的鸣蝉声,让他非常惊喜又机警地闭口注目,这份纯真可爱让人惊喜。
冰心说:“有一件事,是我常常用以自傲的:就是我从前也曾是个小孩子,现在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是啊,童心不是一种年龄,而是一种境界。周国平也说:“真正的成熟在本质上始终是包含着童心的。”
辛弃疾便是这样一个人。一群顽童,手握长竿在他的园子里偷梨打枣,他们一边扑打着梨、枣,一边东张西望地提防,随时准备拔腿逃跑。他们的淘气与可爱,让当年战场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将军,卸下了往日里威严肃穆的面具,也变成了一个“老顽童”。在静处,他闲看着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这也许有他对逝去童真的怀念,也许是他在忧国忧民的愁苦中的一种解脱,更真切的是,他的心中仍存着那一颗闪闪的童心,这未尝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现在,我们都在一天天长大,如果只享受短暂的童年时光是远远不够的。如此繁复世界,若没有一颗童心,该有多么痛苦和煎熬。保有一颗闪闪童心,在梦中枕着欢乐,像花朵一样烂漫,像白云一样纯洁,像泉水一样澄澈,对世界充满善意,永远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