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四川外国语大学 - 《四川外国语大学报》

曹文凯:从韩国到川外做有家国情怀的文化传播者

作者:策划\熊鹰 陈挚 采写\于丹丹 涂宇露 张舒雅    
2021-04-30     浏览(1968)     (0)



       在韩国一档电视节目上,他为捍卫国家的尊严据理力争,化身“温柔的狙击手”,用温柔而坚定的语气回击每一个不实的谣言,用翔实的数据反驳每一份质疑……他说,这是中国给他的底气。他就是我校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的教师曹文凯。近日,记者对曹老师进行了采访,感受他深厚的家国情怀。
  舌战群儒——“温柔的狙击手”,是中国给我的底气

2020年4月,韩国综艺《77亿的爱》里一段辩论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曹文凯凭借冷静应答获得了中国网友的一致好评。当美国辩手谈到知识产权问题时,声称美国企业对中国生产市场失去了信心,所以才撤资退出中国市场。曹文凯听后冷静地回应道:“美国企业是在竞争中遭到淘汰的”。他表示,亚马逊公司在中国的经营状况比不上阿里巴巴和京东,同样的书籍只能在亚马逊上搜索到6本,而阿里巴巴会有1000本。中国的线上购物平台不仅种类丰富而且物流速度也相当快,比如京东就可以做到下单以后次日送达的速度。“中国的线上购物平台这么好用,为什么要选择外国的呢?”沉稳的表述一度让美国辩手哑口无言。在场的一位嘉宾直言:“文凯温柔的外表下隐藏着狙击手的本能。”
  曹文凯说,当时他虽身在首尔,但时刻关注着国内的发展,在节目开播前也做足了准备工作。在节目录制过程中能够非常自豪地回答外国人的提问,是因为“祖国的发展给了我回击所有质疑的底气”。在节目中,中美两国辩手之间不可回避的话题就是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当美国辩手提到美国议员要求中国就新冠肺炎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时,曹文凯回应道:“中国在第一时间就增派了3万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竭力救治患者,努力研制新冠疫苗控制疫情。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希望这种状况发生,中国也在竭力救治患者,这就是中国给出的态度以及行动。”曹文凯在异国他乡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祖国的爱,温柔却很坚定,反驳有理,回击有力:“这,就是中国的态度!”
  海外经历——坚定信念,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超出了我的想象,为了报答他们的热爱我要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去教授中国语言文化。”2010年,曹文凯来到韩国,在韩国外国语大学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学习。机缘巧合之下,他到PAGO鄄DA学院教授中文,之后又在首尔中国文化中心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最后在CYBER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中文。在韩十年,从韩国语留学生到韩国中文教授,曹文凯三换工作,改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老师的身份与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
  说起自己从事的三份工作,文凯老师微笑着说:“韩国的学生很友善!”。在PAGODA学院时,学生们会特别热情地给文凯老师准备盒饭以及红参精,还会做应援牌给他加油;在首尔中国文化中心时,有来自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学生,因为热爱中文便相聚于此,共同学习中国文化;在CYBER韩国外国语大学时,很多学生甚至在大学毕业后都还要来学习,就是因为他们喜欢中文。
  在实际教学中,曹文凯特别注重将中国文化融入课堂。在教授汉字时,他并不是单纯地教读音,而是将每个汉字的来历、形状以及中国人对这个汉字的认知都给学生讲清楚,让他们对汉语的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我不喜欢上那种特别死板的课程,这样学起来没有什么意思,也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

缘接川外 所遇所见皆惊喜

谈到来川外工作的缘由时,曹文凯坦言,来到川外绝不是一眼之缘那么简单。高考时他非常想来川外求学,遗憾的是那一年川外没有在辽宁省招生。如今能来到川外教书让他格外惊喜。从韩国外国语大学的中文教授到四川外国语大学的韩语教师,这一身份的转变给曹文凯带来的不仅是环境的变化,更有心态的变化:在异国生活十年后,回到祖国感觉真好!
  “比起韩国学生,我更喜欢中国学生,特别是2018级3班的孩子,他们太棒了!”谈起在川外一个多月的教书感受,曹文凯嘴角泛起了微笑。“我觉得他们的韩语水平比我在韩外读博时的硕士学弟学妹还要厉害。”如此夸赞,是曹文凯对川外学生最大的认可。同时,曹文凯也受到了学生的好评与喜爱。“上文凯老师的课是需要抢第一排的位置的,去晚了就没有了。”
  川外带给曹文凯的惊喜不只有学生,还有得天独厚的校园环境。“川外环境真好,特别下雨的时候,云雾缭绕,像仙境一样。”从小在辽宁长大的曹文凯言语间充满了对川外的喜爱。
  平时没课的时候,曹文凯喜欢运动和美食。他表示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吃货”,尤其喜欢重庆美食。他还喜欢看电影,经常去三峡广场看电影。在课余时间还参加了学校的排舞队。“生活中的我,有时会更活泼一点,不会总是节目里那副沉稳的样子。”曹文凯笑着说道,“周围人都觉得我反差还挺大的。”
  寄语学子——“做一名有家国情怀的中国文化传播者”
  在采访的最后,曹文凯对川外学子提出了自己的希望:“作为外国语大学的学生,首先要了解中华文化,真正理解并学好祖国的文化。其次应该学好所学外语国家的文化,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用他们听得懂、愿意听的方式传播中国文化。最后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在川外,既有美景又有良师,同学们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肩负起传播文化的使命,做一名有家国情怀的中国文化传播者。”